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命题的涵义 中国共产党是不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及在何种形式上体现了是这种结合的产物,一个首要前提,是须对“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一命题的涵义有一个准确的、一致的界说和理解。所谓“相结合”,特指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阶段,其涵义就是指通过先进知识分子对工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把本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提高到自由阶级,把本国工人运动由自发斗争提高到自觉斗争。因而,“相结合”的基本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从外部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使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无产阶级的地位、历史使命,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阶级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立,从而使自己的斗争,从初期的自发的、分散的、主要是经济的斗争提高到自觉的、联合一致的、主要是政治斗争,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战斗的先锋队和司令部——无产阶级政党。因而,“相结合”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初步到成熟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就其实质,就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过程和相应的工人运动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转变过程。无产阶级政党则是“两个转变”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政党的创造过程与“两个转变”过程,应该是统一的同一个过程。 依此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包含着“质”和“量”的两个层面。诚然,“相结合”是通过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的途径进行的(也即桥梁作用)。但其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两个转变”。前者是反映“相结合”的量的方面,后者才是体现“相结合”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衡量建党前后“相结合”得深入不深入、程度如何,建党的基础是否充实,归根到底要求“相结合”的质,即“两个转变”的实现程度。 在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涵义和基础上,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西建党的历史过程,的确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 二、从中俄两国建党历程的对比中,看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历史特点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过程,从1883年普列汉诺夫创立“劳动解放社”,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1903年党真正建立(以公认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为建立的标志),历时二十年,是沿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基本完成结合过程(任务)→党建立的进程发展的,就其内涵的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而言,则经历了俄国工人阶级的自在状态→开始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自为状态(即完成“两个转变”)→党建立这样几个阶段。也就是说,俄国党建立于俄国工人阶级实现了“两个转变”之后,它从比较典型或曰比较完全的意义上体现出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原理。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1918年7月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到1923年2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结束,历时四年半,是沿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党成立→基本完成结合的线索进行的,就其内涵的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来说,则经历了中国工人阶级处自在状态→开始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自为状态的几个阶段。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建立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期,也即“两个转变”的初期。中共成立时,“两个转变”虽已开始,但仍未结束。在中国,“两个转变”的完成,是中共成立以后的事。 为便于说明,我们简要回顾对比一下中俄两党创建的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角度,俄国党的创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83年到1893年,是接受、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和派别产生和巩固的阶段。这一阶段,“劳动解放社”在俄国进行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翻译刊印和散布了大量的马恩著作。在俄国许多城市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虽然,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工人运动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着,还没有实现两者的结合,无产阶级政党“当时还处在胚胎发良的过程中”①,但是,却为下一个阶段的“相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了理论上、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可见,在俄国党的创建过程中,曾有一个十年之久的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派别、培养马克思主义革命骨干的时期,与中国党相比,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特点。第二阶段,1894年到1898年,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阶段,与此相连,俄国工人阶级开始了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这一转折,是从列宁来到彼得堡,并把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开始的。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社会主义运动迅速突破了原来狭隘的小组范围,转入工人中进行实际的宣传和鼓动,直接组织领导和推动工人阶级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从而使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走上了与群众性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正确轨道。1985年夏彼得堡3万纺织工人总罢工(列宁称之为“彼得堡工业战争”)表明,俄国的工人运动已开始了由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由分散斗争到联合斗争的逐步转变,“两个转变”的过程已经开始。1898年3月,曾进行了试图把全国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统一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努力,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因条件尚未成熟,这一努力没能成功。第三阶级,1898年—1903年,是俄国工人阶级“两个转变”过程的完成阶段,也即党建立阶段。由于“青年派”(经济派)执掌了“解放斗争协会”,经济主义路线影响、支配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致使刚刚宣告成立的社会民主工党思想混乱、组织分散,手工业方式和小组习气弥漫全党。党作为一个统一组织实际上并不存在,一度陷入俄国党创建史上“混乱和动摇的年代”。“相结合”的历程一度受到挫折。经济主义及其派别成了阻挠工人阶级达到自觉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阻碍。列宁等人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00年初,刚从流放地回来的列宁立即着手实施通过创办秘密的政治报来统一全国零散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设想,即《火星报》计划。计划取得完全的成功。《火星报》向工人灌输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粉碎了经济主义:团结了全国无产阶级的精华,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工人运动中的胜利;聚集了各地革命社会民主党人的力量,成了党的政治中心和组织中心。同时,以1901年二三月间彼得堡等城市的工人作大学生游行示威为标志,俄国的工人运动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政治罢工和示威游行的阶段。随后发生的1902年11月的罗斯托卡事件、1903年27个城市的无产阶级举行的全国性五一节游行示威和集会、1903年整个南方工业区20万工人的政治罢工浪潮表明:俄国工人阶级已基本上完成了“两个转变”的过程。据统计,1901年,在全国16人以上参加的罢工中,政治罢工占22.1%,经济罢工占77.9%,到1903年则政治罢工占53.2%,经济罢工占46.8%②。至此,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任务基本完成,建党的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于是,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正式建立。反映在党员成份上,这时已拥有数千名工人党员。无产阶级“两个转变”过程的完成之际,也就是建党之时。俄国党是建立于俄国人工阶级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