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热衷于使用经济制裁对付那些不遵从美国意志或与美国为敌的 国家。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1998年全世界共发生158起经济制裁,而美国单方面实施 或参与的就有115起。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呈现出日趋频繁的 趋势,仅1990—1998年美国单方面实施或参与的经济制裁就达到36起,几乎占二战结束 后美国经济制裁总数的1/3。[1]美国最初热衷于经济制裁主要是因为经济制裁成本较低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频繁的经济制裁使美国 也遭受到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何仍然十分青睐经济制裁呢?经 济制裁是一种严厉的限制性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出口制裁、进口制裁和金融制裁等形式 ,这些在经济领域实施的经济制裁原本是为达到一些经济上的目的,然而,二战结束后 ,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更多的却是为了实现一些政治目的。政治动因已成为美国实施经济 制裁的主要动因。 一、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国际政治动因 国际政治是各国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博弈,各国参与这种博弈的中心任务就是在获取资 源和权力的基础上,或力争摆脱他国对本国的控制,或继续迫使他国服从本国的意志, 最终确立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有利地位[2](P38)。从国际政治的这一本质来看,美国实 施经济制裁的国际政治动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保持头号强国地位,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目标 二战结束至今,美国的综合实力始终是世界第一。以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后盾,美国一 直希望独霸世界。然而,由于前苏联、西欧国家及日本的存在,美国无法实现独霸世界 的梦想,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也时常受到挑战。为了打压前苏联及迅速崛起的西欧国家 和日本,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经常对这些国家实施经济制裁。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使用经济制裁的手段对付苏联,企图在经济方面削弱苏联的基 础上进一步在政治上扩大对苏联的战略优势,最终独霸世界。如1980—1982年间,美国 以苏军入侵阿富汗为由,对苏联实施小麦禁运。由于美国的小麦禁运,国际市场上小麦 价格上扬,苏联为此多付出2.25亿美元。从表面上看,美国对苏联的经济制裁似乎颇有 成效,但由于当时的苏联是世界另一超级大国,经济实力雄厚且盟友众多,其结果是“ 两败俱伤”。据统计,此次对苏联的经济制裁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也高达23亿美元。 冷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际地位,此时,经济制 裁成为美国遏制这些国家经济实力膨胀,维持美国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重要工具。由于 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实力较强且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会给美国带来 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美国对西欧国家和日本一般使用间接经济制裁或威胁性经济制 裁。如美国1992年对利比亚和1995年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从表面上看,似乎与西欧 国家和日本无关,但由于西欧国家和日本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对这两国 的经济制裁必然使西欧国家和日本在经济上损失巨大,这两次制裁实质上是美国间接地 对西欧国家和日本实施经济制裁。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 托法》,标志着美国对西欧国家和日本的间接经济制裁在不断加强。 2.维护国家安全,使美国不受他国的威胁 美国国家安全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领土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此,美 国实施经济制裁也希望达到遏制威胁其领土安全和打击威胁其经济安全的国家的目的。 冷战期间,威胁美国领土安全的主要因素来自苏联,此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的主要目 的是遏制苏联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防止苏联对美国发动核攻击。冷战结束后, “核扩散”和“恐怖主义”成为威胁美国领土安全的两大主要因素,美国因为“核扩散 ”和“恐怖主义”而多次实施经济制裁。首先,为了阻止向“非民主”、“极端主义” 、“不负责任”的国家进行核扩散,美国经常使用经济制裁。如1995年,美国发现伊朗 和俄罗斯开始进行核交易,为了阻止美国“最危险的敌人”——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国 加强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3],这次经济制裁最终使伊朗未能成为“有核国家”。又如1 998年,印巴两国相继进行核试验,美国为防止这两个国家核扩散,迅速对印巴两国实 施了经济制裁。虽然,印巴两国最终仍然成为“有核国家”,但经济制裁加重了两国的 经济负担,并减少了两国的政治资源,从而使其不敢随意向其他国家进行核扩散。其次 ,近些年来,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美国也越来越多地实施经济制裁。恐怖主义由于有少 数国家暗中支持而日趋猖獗,所以真正要打击的是这些“后台国家”。在对这些国家进 行军事打击的成本太高的情况下,经济制裁便成为军事打击最好的替代手段。美国曾多 次运用经济制裁打击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据统计,1993—1996年间,以“打击支持恐 怖主义的国家”为理由实施的经济制裁就有14起,有8个国家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 义国家”的黑名单。 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心向经济领域的转移,经济安全在国 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开始成为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经济安全 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从美国克林顿政府开始的。1993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利坚 大学演讲时明确提出:“把贸易作为美国安全的首要因素的时机已经到来。”同年10月 ,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将经济安全放在克林顿政府对外战 略的首位。1994年7月,白宫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把经济安全置于对外政策三大支 柱的首位[4]。虽然,经济安全包括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两个方面,但对美国 来说,由于经济实力雄厚且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安全主要是国际经济 安全方面的问题,即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际市场份额、国外资源供给、国外投 资利益是否因为他国政治原因而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为维 护国际经济安全经常实施经济制裁,如1961年,带有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斯里兰卡将属 于美国公司的价值1200万美元的资产“国有化”,严重损害了美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利益 ,为维护美国公司的经济利益,美国对斯里兰卡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5](P35-38)。 这次经济制裁不仅迫使当时的斯里兰卡政府下台,而且,在经济制裁的压力下,“国有 化”问题也得到了迅速的解决。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美国不仅对小国如此,对一 些大国也经常毫不留情地运用经济制裁手段。如1995年的日美贸易冲突,美国为了保护 本国汽车业的经济利益,不惜与盟友翻脸,向日本发出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