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这是国际政治理论界长期关注而又存在争议的重大问题,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家往往以权力概念来阐释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由于权力概念的滥用,不仅使强权政治的推行找到了绝好的藉口,而且也引发了诸多的 国际矛盾和国际冲突,正如中国学者梁守德所言:“国际政治纷繁复杂,曲折常变,但 万变不离其宗。国际政治的实质始终是权力与权利的较量。发达国家多从实力地位出发 ,追求的是权力,维护的是权力,扩大的也是权力;而弱小民族和发展中国家更多是追 求权利、维护权利、巩固权利。”(注:梁守德.权利政治:冷战后国际政治新趋向[J].中国评论,2001(1).)因此,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实现国际政治民主化,就 必须从理论上消除权力概念和权力的逻辑的消极影响,重新审视和把握国际政治关系的 本质与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力概念的阐释与分析,为建构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提供新的思路。 一、政治影响力问题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 自亚利士多德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政治学家都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政治关系总以 某种方式涉及权威、统治或权力,人类政治关系的焦点就是权力问题。哈罗德·拉斯韦 尔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注:韦正翔.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 道德[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P.12),他把政治行为看作是觊觎权力而采取 的行为。马克斯·韦伯也认为:“对我们来说,‘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 权力的分配。无论在各国还是国内的各团体中都是如此。”(注:艾伦·C·艾萨克.政 治学:范围与方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P.21)20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领 域中,大多数西方传统现实主义学者更是以权力作为核心概念来建构其国际政治理论体 系,认为国际政治的实质与国内政治的实质一样,就是对权力的追求。著名的现实主义 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在他的《国家间的政治》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国际政治,像 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 接目标。”(注:许嘉.权力与国际政治[M].武汉:长征出版社,2001.P.60)尽管摩根索 本人并不赞同在解决国际问题中使用强制性的权力,尤其反对使用武力,但权力概念和 权力意志仍是引发国际争端和国际冲突的理论根源。 那么怎样理解权力概念呢?法国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认为: “权力是一种规范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处于这样的地位:他有权要求其他人在一种社会 关系中服从他的指示,因为集体——这种关系在其中发展——的标准和价值体系确认了 这种权利,并把它赋予应该享有这种权利的人。”(注: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P.113—114)摩根索认为权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 行为的力量”,“至于政治权力,我们指的是掌握政府权威的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公 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前者通过影响后者的意志而对某些行动有支配力量”(注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1990.P.37)就权力概念的基本特征看,它显然包含有暴力、支配和统治性, 而且有法律保障的基础,因而这一概念虽然在国内政治中具有普适性,却不适合解释国 际政治,因为国际政治社会从根本上区别于国内政治社会:国内政治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内组织、社团、个人等)是在一种比较成熟的政治体系内活动的,他们按照一定的社 会契约享受着权利,承担着义务,并服从凌驾于它们之上的最高权威(即政府)的领导; 而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当今国际关系体系的行为主体虽然包括跨国经济组织、政府间 的合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但最主要的仍是主权国家)则是在一种松散的、 原始的、无政府的社会形态中活动的。从国际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它还处在一个相当 幼稚的阶段,从其形成至今也只不过短短200年左右,当今国际社会的形态与原始社会 的早期初级形态极为相似,即没有法定的最高权威,主权平等,没有超国家的统治形式 ,不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行为主体只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影响和相互影响着。“在国 际领域中,尽管可以呼吁遵守道德标准,可以制定和通过国际法规,但这些都不具有国 内法那样的约束性,也就是不可能期望这些法规能起强制作用。”(注:阿尔蒙德等.比 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P.405)国际社会显然不可能具有权力产生 的条件,如果在国际政治中继续沿用权力概念,就必然会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因 为在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追求权力的目的,是要打破自然状态的平等关系,建立一种 以自己为中心的秩序,树立自己的权威以及确立维护这种权威所必需的制度和法则。为 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然会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实力,包括使用暴力。于是,控制、侵略 、威胁、颠覆以及强制性制裁等等就会充斥整个世界。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在描述 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时,就否认了国家之间有利益上的和谐一致性,断言:“在无政 府状态中,不存在自发的和谐一致……因为每个国家都是它自身利益的最终评判者,任 何一个国家可能在任何一个时间使用武力去推行它自己的政策。由于任何国家可以在任 何时间使用武力,所有国家都必须始终准备着或者用武力反击武力,或者付出软弱所造 成的代价。”(注:熊玠.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 001.P.215)按照权力政治的逻辑,战争、冲突、弱肉强食将是国际社会的经久不变的特 征,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也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因此,不消除权力概念投射在国 际政治中的阴影,就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国际政治理论 也就无法适应当前的国际政治发展的现实。 当代西方的一些政治学家力图在政治学中用影响力术语来替代权力概念。在这里,我 们不去讨论它是否适用一般政治学,单就它否定了权力概念的强制性与合法性而言,在 国际政治系统中——正是因为不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使用影响力概念比权力 概念更为恰当。由于国际政治体系“是一个在有规律的进程中极其频繁地相互影响着的 各自独立的政治实体(国家)的集合”(注:威廉·奥尔森.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P.29),因此,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一种自然状态中影 响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模式。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按照这种模式,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 图,在无人领导和指挥的前提下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对抗与合作、冲突与缓和中存在 并延续着。由此可见,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涉及行为主体之间影响和相互影响的 问题,也就是影响力的问题。在国际政治中,影响力实际上就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这 样一种关系:一个或多个国际行为主体的需要、愿望、倾向和意图影响其他一个或多个 国际行为主体的行动倾向。这种影响力与权力概念有着质的区别,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 鲜明的特点:第一,由于国际政治关系中没有法定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因而主权平等 和利益互惠的原则就是一切国际政治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力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从它的作用方式看,被作用的行为主体的认可和接受是其必要的条件。因此,它 排斥强制性的发号施令和暴力。第三,从它的作用结果看,它只有一种道义上的或者是 自律基础上的约束力。它不具有权力那样的法律约束力,自主性和变通性非常明显。第 四,从它的作用过程看,它不仅是单向影响还包括双向的影响,影响者本身又是被影响 者。因此,它不具有权力的绝对主导性质。第五,这种影响力是在无政府的社会状态中 发挥作用的,影响和相互影响是一种在无休止的冲突中的协调关系。因此,它不具有规 范性和统一性。在这里,我们还应认识到影响力的反作用,即不按照主权平等和利益互 惠原则行事或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加剧冲突和对抗。因此,行为 主体只有正确的运用政治影响力,才能在影响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模式中建立稳定和谐的 国际关系。 二、政治影响力的差异性分析 尽管现存的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下,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 命性变革,各国间在政治、经济和生态、安全方面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按照相互 依存理论的解释,“相互依存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行为体或者事件相互影响的情势。” (注: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P.275 )这也就意味着国际行为主体间的影响和相互影响关系在不断增强,一国的政治、经济 、外交决策不仅影响他国,甚至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正如某 些现实主义理论所分析的那样,“相互依存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但 改变不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本质。”在当代国际政治体系中,各行为主体的政治影响力并 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它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