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温特在《国际组织》上发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行动者—结构问题》一文后 ,在国际关系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行动者—结构问题的激烈争论。正是从行动者和结构 的关系入手,非主流理论向主流理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从而对国际政治的本体论和 认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为进一步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 问题的提出 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中,温特提出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行动者—结构问题。“问题” 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体论,一个是认识论。本体论涉及的是行动者和结 构的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解释形式的选择,这种 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和结构的性质在因果分析上的重要性;第二个是行动者 解释和结构解释在社会理论中哪个相对重要。温特利用巴斯卡(Roy Bhaskar)的科学实 在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两把刀子,剖析了当时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处理 行动者和结构的两条路径: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按照华 尔兹的结构定义,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体系的排列原则(无政府状态),单元的特征(功 能相同),单元的权力分配(力量大小)。但在华尔兹的分析中,无政府状态被视为一个 常数,单元的功能问题也被置于讨论之外,只有权力分配这个变量造成了国际体系中的 变化,因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结果。“虽然权力分配是单位层次特征的集合,但它是属 于整个体系的特征,其作用不能还原到单位层次。”(注:[美]华尔兹著,胡少华等译 :《国际政治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在温特 看来,新现实主义表面上具有强烈的反还原主义特征,从结构的层次而不是从行动者的 层次来解释国家行为,而实际上,新现实主义的结构在本体论上仍然是还原主义的。国 家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先于体系和体系的结构。体系的结构不过是国家(行动者)的创造物 。体系的结构约束了行动者,行动者外生于体系的结构。“个别单元为自己而行动,从 同类单元的共同行动中,形成了影响和制约它们的结构。结构一经形成,市场本身就成 为一股力量,而且是进行单独行动或较少进行共同行动的单元无法控制的力量。实际上 ,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市场的创造者都多多少少成了市场的奴隶。”(注: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第106页。)华尔兹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和公司来类比国际体系的 结构和单元(行动者)。“国际政治体系,像经济市场一样,从根源上说是个人主义的, 是自发产生的,不是有意的。”(注: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第108页。)他的个 体主义的分析方法本身暗含了还原主义的思想。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则与新现实主义相反,认为世界体系的结构由世界经济的组织 原则,特别是国际劳动分工来定义。它建构或生成了(constitute or generate)行动者 (国家和阶级)。行动者的存在由它们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生产出来,并加以解释 。世界体系理论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的体系结构和国家(阶级)的关系时,把结构物化了。 物化是指“把人的活动产品理解为似乎不是人的产品的物体。物化的世界……被人经历 为陌生的实在物体,成为他无法控制的外生事物,而不是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创造的内生 事物。”(注:[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版,第94页。)一旦客观的社会世界建立,则物化的现象也 随之发生。世界体系的结构实际上就是物化的结构,成为独立于行动者的外在之物。行 动者的活动只是体系结构功能需求的结果。体系在本体论上先于并创造了国家,国家不 过是体系结构的木偶。这样,体系理论家陷入结构决定主义,即结构功能主义的陷阱。 世界体系论处理行动者—结构的方法是结构主义的(structurationism) 不过,新现实主义和世界体系论在处理行动者—结构问题上具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把 本体论上先验的实体当做既定的。新现实主义把国家当做既定的,因而新现实主义处理 行动者—结构的个体主义视角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国家理论。世界体系论则把体系看 成是不变的,所以世界体系论没有体系理论。新现实主义通过把分析的单元置于本体上 原初的地位,以个体主义方式把结构还原为国家的属性与互动,体现了个体主义本体论 。世界体系论把国家(阶级)还原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再生产要求的作用和影响,体现了 整体主义的本体论。 温特认为新现实主义和世界体系理论不能解释它们所分析的单元的性质,并提出了自 己处理行动者—结构问题的生成视角(generative approach)。温特用科学实在论解决 两个问题:不可观察的事物如生成的结构是否具有本体论的地位;科学解释的性质和条 件。对于不可观察的事物的本体论地位问题,温特认为,“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科学哲学 ,认为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存在的,成熟的科学理论势必指涉客观世界,并且即便是科 学研究的客体是不可观察的事物,科学仍然坚持指涉客观世界的原则。国家和国家体系 的结构虽然是不可观察的,但却是实在的和可知的。”(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 理论》,第61页。)这和经验主义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不同。经验主义把本体论置 于认识论之下。对于第二个问题,温特认为经验主义只是对可观察事物的因果问题的回 答,使现象包摄在法则似的规律之下。按照休谟的观点,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不间断的 联系,对于不可观察的因果机制,我们永远也无法获得确切的知识。科学实在论则认为 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需要回答如何和是什么的问题,即探讨行为的因果原因和建构原因。科学实在论为温特去认识社会结构提供了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