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其中,在人类的自觉与非自觉力量推动下,为各种人为或非 人为因素所阻碍的世界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中逐步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各国民间组织跨越国界的联合,旨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超越单个国 家、民族利益的人类共同利益或行业利益,这一独特性使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政 治主体[1]。在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程中,全球化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 互动联系。 一 全球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哥伦布的远洋航行,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契机,近代 资本主义开始全球扩张。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中,全球化以人类跨越边界和超越时空 的相互联系为内容出现。但当时,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类的相互联系或是仅停留在 肤浅的表层接触上,或是存在于资本主义地区对非资本主义地区的征服或殖民上[2](57 )。 19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全球化运动随之进入新阶段。以第二次科技革命 带来的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为物质基础,全球化发生两大变化:一是人类相互联系 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二是以世界市场为主要内容的世界经济初步形成。这两大变化表 明,较之以往,人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人类联系程度的加深,出现了在单一的控制、决策和制度范围内不能得到解决的 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示,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尽管存在众多的相异性,但只要相互 交往、相互联系,就可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面临着共同问题,而且人们联系的程 度越深,共同问题就越多。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共同问题只有通过协调、 合作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建立致力于协调、合作的国际机构提上历史日程,非 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是适应这一需要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分为两类,一 类是行业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如,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5年的万国邮政 联盟和1878年的国际气象组织,这些国际组织现虽已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它们最 早都是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性质出现的。另一类是普遍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如18 64年创建的国际人道主义机构——国际红十字会,1846年成立的致力于全球性宗教事务 的组织——世界福音教派联盟。到1900年,努力于国际协调、合作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有40多个,是政府间国际组织的3倍多[3](219)。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以全球为活动空间,以人类 共同价值为活动目标的国际机构,它使人类的全球化运动发生了质变,即全球化由完全 自发行为开始转向人类较为自觉的行为。在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产生之前,全球化已开始 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追逐经济利益过程中,人类被动、盲目地相互联系着。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创立之后,一方面人类开始从全球视角自觉地规范自身和社会的行为 ,试图在某一行业内,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对该标准和规范执行 状况的监督来保障利益的恰当分配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追求全球行业利益的行业性非 政府间组织是其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类也从普通人的需求出发,追求人类普遍利益 ,如国际红十字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向被俘或受伤的敌军提供保护和给予人道主义待 遇。国际红十字会的实践表明,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不管相距多远,外在形象的差异有 多大,内心信仰有多么的不同,他们作为人,在最基本的生存权方面是相同且平等的。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和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方面,按人类本性使然的自觉行 动,克服了全球化的盲动性,开始人类对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导向,尽管这种主动导向在 当时是脆弱且非全面的[2](81)。 二 人类主动导向的全球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近百年在小范围内的缓慢发展,于2 0世纪60—70年代在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领域显示出持续、全面、广泛、快速的增长态势[ 4],全球化全面展开。全球化的全面展开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造 就了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 首先,科技全球化是全球化全面展开的物质基础。科技全球化是以现代交通和通信技 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推广和不断革新。这使阻碍人们相互联系的时空距 离发生了巨变的同时,又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人类不仅有了瞬间可分 享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无等级性意味着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影响他人的主动权。 这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而言,可使其以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为基础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所取得的成果表明,信息已成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立 身之本。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可与不同地域的民众发生直接的联系 ,这既使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帮助、救援、保护等行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急人所急; 又加深普通民众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认识。民众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认可,是其发 展的坚实基础。借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赢得了相对其它国际行为体的优势,成为国际 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全面展开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社会两大变化,一 是合作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主流,二是需要统一的全球性规范越来越多。 经济全球化表现于商品(人、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快速地流动,其中,各民族国 家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存局面。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要求各国以 相互合作作为谋求国家利益的上上策。这对以经济、社会、文化为主要活动领域的非政 府间国际组织来说,国家合作要求不仅意味着政府将不再过多地运用国家权力干预民间 的相互交往,而且为发展与他国的合作关系,国家往往还将在其领土内活动的非政府间 国际组织视为对外沟通的渠道。面对国家仍能左右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展的现实,经济 全球化带来的国家合作需求,使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获得较多的自主活动权。 企业的跨国界行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随着企业跨国行动的增多,建立全球性 的行为规范来统一企业的跨国行动十分必要。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此目的自发地大批建 立。90年代,各行各业都在自己领域内建立了全球性行业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协调推动 跨国企业合作。跨国公司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越快,需要统一的跨国经济规范会越 多,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会越多,这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