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和组织了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史学界对于延安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拟对延安时期“三位一体”发展科学技术的实践与经验作一探析,望专家同行指教。 (一) 延安时期发展科学技术的“三位一体”,就是把科技教育、科技研究和经济建设三者密切结合。它的提出和形成,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开创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科技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中国共产党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下,荟聚了不少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共中央为经过十年内战的陕甘宁边区制定了“争取外援,休养民力,恢复经济,支持长期抗战”的政策。此时来到边区的科学技术人员,均分散在各实际部门从事具体的建设工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把侵华的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府也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派大军包围封锁边区,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发动反共高潮。在这种情况下,陕甘宁边区的外援断绝和人员增加,财政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坚持抗战建国的总方针,中共中央制定了“自力更生、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的政策,向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出了“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旧墟上,在不断的战争环境中,建立新民主主义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的任务”①。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有大批的经济工作者和从事各种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才。要搞好边区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1940年11月12日,边区中央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关于开展边区经济建设的决定》,要求边区的财政经济政策由“休养民力”迅速向“自给自足”转变。1941年5月1日,中央书记处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指出应向全党解释,各种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是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纠正党组织和党员轻视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错误观点,要求一切在经济和技术部门中工作的党员,必须向非党的和党的专门家学习技术,做好各部门的建设工作,同时使每个党员获得在社会上独立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同日,边区中央局公布了经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纲领》大力推崇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政策,明确规定“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中共中央和中央局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党的方针政策,抓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边区处于相对和平环境的有利时机,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经济建设,以达到“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这个总的政治目的。 但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任务提出后,当时在思想认识上很不一致。不少人认为,就延安和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科学技术还不具备条件,应该缓一缓;也有人认为,延安虽然已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但都散布在各单位,担负着重要工作,被各单位视为宝贝,把他们专门集中起来办科技学校,搞科技研究,阻力会很大。这些意见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个革命发展,从长远利益出发,都是短视和本位的考虑。中共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革命,要建设新中国,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事业,除了大量吸收现有的知识分子外,无产阶级在抗战与建设同时进行中,还必须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院校,培养自己为革命事业服务的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尽可能地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和其他建设方面的技术,“我们不应把科学技术上的提高工作推迟到抗战胜利以后。”②在中共中央的重视、倡导和关怀下,当时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创办了自然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边区农业学校、边区职业学校等院校,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以及下属的许多专业学会,逐步形成了把科学技术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和边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科学技术发展体系。 (二) 延安时期的科技教育、科技研究和边区建设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其共同的显著特点,是政府理论联系实际,为边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普及提高边区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服务。 1.科学技术教育 193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为了“促使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决定在延安创办一所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8月,延安自然科学院(由原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正式成立,内设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地质矿冶系,院址选在延安城南杜甫川的山坡上。这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的技术人才为目的。”③为此,自然科学院严格教学管理,紧紧抓住两个环节:一是以专业基础课为主,扎实学好普通物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和外国语。各类课程的比例为:专业课占50%,文化课占30%,政治课占20%。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强调实践性,作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边区的建设相结合。 自然科学院以院办的机械、化学等实习工厂为院内的实习基地,还同光华农场和边区的主要厂矿建立联系,作为院外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实际本领,也直接服务于边区的工业、农业和卫生等方面的建设,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例如,自然科学院成立后,正是抗战进入最艰苦的年代,前方急需装运各种针药的玻璃器具,该院就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一无设备,二无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一边刻苦自学,一边求教于各种专业工作者,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用白土代替氧化铝,用土碱代替工业碱,群策群力攻克了高温均匀锅炉和连续煅烧、半自动控温的技术难关,终于把玻璃试制成功,并创建了年产针管14万支、痘苗等4万多支及部分化学器皿的玻璃厂。再如1942年秋,地矿系师生承担了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勘察延安东四十里铺煤矿藏量的任务,师生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制测量工具,查明了该矿的地质情况,取得了各种需要的数据,为开发该矿提供了科学依据。……自然科学院从1940年8月开学到1945年11月迁出边区,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努力探索了办新民主主义理工科大学的路子,不仅为我们党培养了数百名德才兼备的科学技术干部,而且创造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