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2003)07-0016-03 莱布尼茨不仅以他颇具特色的单子论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微积分的发明者著称于世。 他在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化史上,乃至在整个人类哲学史和人类文化史上的卓越地位是 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的。不仅如此,他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超越西方文化中心论 的同情性理解,也是许多西方学者所不及的。当代中国学者越来越重视莱布尼茨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一、莱布尼茨研究与中国社会 如果从1908年郭凤翰所译英国张伯尔的《世界名人传略》将莱布尼茨作为“名人”介 绍给中国读者时算起,迄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了。这九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 变化,中国的莱布尼茨研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莱布尼茨研究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1949年以前;(2)1949-1978年; (3)1978年以后。诚然,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国的莱布尼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真正说来,中国的莱布尼茨研究至第三阶段才刚刚起步。因为只是到了第三个阶段, 莱布尼茨的原著才被大量翻译出来,一些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才被逐步介绍过来,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才开始出现。 首先,就莱布尼茨的原著翻译看,1978年以前,仅出版了1部专门性译著(即陈德荣的 《形而上学序论》),连同在杂志及有关译著中涉及的也只有《形而上学论》、《单子 论》、《与阿尔诺的通信》、《新系统》(选译)及《人类理智新论·序》5个短篇。197 8年以后,短短20多年,就相继出版了《人类理智新论》、《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 信集》、《新系统及其说明》、《单子论及其他哲学论著》、《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 选》5部译著。此外,《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哲学》和《神正论·序》也已翻译 发表,而秦家懿编译的《德国哲学家论中国》,其实基本上是莱布尼茨书信的翻译。累 计总字数在140万以上,相当于1978年以前的8~10倍,为中国的莱布尼茨研究奠定了一 个较好的基础。 其次,就译介西方莱布尼茨研究成果方面看,1978年以前,除关琪桐等所译几个短篇 外,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工作。1978年以后,德国费尔巴哈的《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 分析和批判》、英国麦·罗斯的《莱布尼茨》、美国孟德卫的《莱布尼茨与儒学》和英 国罗素的《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4部著作先后翻译出版,为中国学者在莱布 尼茨研究领域积极开展与西方学者的对话提供了方便。 最后,就有关莱布尼茨的研究性成果来看,1978年以前,基本上没有专著,最具规模 的要算1933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施友忠的《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了,至于 有关论文,就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也只有10篇左右。1978年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据不完全统计,相继出版专著5部,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 为近10年的研究成果。这说明中国莱布尼茨研究已经开始由译介莱布尼茨为主上升到译 介与研究并重的层次了。而且可以说,在中国学者对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的研究领域, 无论从关注程度看,还是从研究成果看,莱布尼茨都已经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了。 二、中国当代莱布尼茨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同1978年后,中国当代莱布尼茨研究中出现了几个重大的热点问题,而且这几个热点 问题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当代中国社会相关联。 第一个热点问题是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思想明显地具有许多过 人之处。1978年以前,中国学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了一些介绍和研究工作,但除 了很少几篇关于莱布尼茨和周易的文章(如发表于1935年和1967年的两篇)外似乎没有更 多的成果。1978年以后,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思想倍受关注。中国学者不仅翻译出版了 两部译著,即《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陈修斋译,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和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祖庆年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而且还出版 了两本以介绍莱布尼茨自然科学思想为主要目的的同名著作,一本是四川少儿出版社出 版的作为其“科学家的故事”丛书中一种的《莱布尼茨》,另一本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 版社出版的作为其“中外科学发明家”丛书中一种的《莱布尼茨》。这两本书虽然为通 俗读物,但也反映了中国学者对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思想的重视。此外,这一时期发表的 有关学术论文也有10多篇,其中有4篇发表在专业性很强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上。需 要一提的是,在这些论文中有多篇是讨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的,这很可能同计算机 在当代中国的普遍运用有关联,此外也有许多篇是讨论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普遍文 字”和“综合科学”的。 第二个热点问题是有关莱布尼茨的人学思想。人学思想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中的一项 根本内容。莱布尼茨认为哲学有两大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关于“烦扰着几乎整个人类 ”的“自由和必然”的“大问题”。早年他提出“个体性原则”,哲学思想成熟后又提 出“单子论”,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1949~1978年期间,莱布尼茨的人学 思想在中国学术界差不多是一个“禁区”。1978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先后出 版了两部研究莱布尼茨的哲学专著,一是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出版的陈修斋和 段德智合著的《莱布尼茨》,二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江畅著的《自主与和谐 》,可以说,这两部著作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正是莱布尼茨的人学思想。此外,这个时期 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也有10多篇,与研究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思想的学术论文不相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莱布尼茨人学思想的讨论中,一部分学者针对罗素从所谓“主—谓 项逻辑学”(或矛盾律)理解莱布尼茨哲学,将莱布尼茨哲学形式化、逻辑化的弊端,特 别强调和论证了充足理由律在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学者在 莱布尼茨研究领域自觉同西方学者对话的一个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