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是我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冲击和机遇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中国经济导报》2002年3月28日《数据周刊》刊载的2001年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提供的数据,中国在小麦、大米、棉花、玉米、大豆五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与需求占全球比较如下表:单位:百万吨 表1 农产品品种 小麦 大米 棉花 玉米 大豆 世界产量 578.45392.61 21.05583.40182.83 中国产量 94.00126.70 5.31108.00 15.00 中国占世界的%16.25%31.98%25.23%18.51% 8.2% 世界总需求 588.87404.20 19.98611.71182.86 中国总需求 113.50134.61 5.23124.00 29.70 中国占世界的%19.27% 33.3%26.18%20.27%16.24% 世界期末库存 153.43125.42 9.6 125.45 28.69 中国期末库存 31.48 85.12 2.60 63.08 4.29 中国占世界的%20.52%67.87% 27.1% 50.28 1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上述农产品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小麦16.25%,大米31.98%,棉花25.23%,玉米18.51%,大豆8.2%。中国国内总需求占世界总需求的份额分别为:小麦19.27%,大米33.3%,棉花25.23%,玉米20.27%,大豆16.24%。库存所占比重更大,分别为:小麦20.52%,大米67.87%,棉花27.1%,玉米50.28%,大豆15%。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必将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中有1/5来自农产品出口。加入WTO后国际市场肯定会影响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同时我国的国内市场又会反作用于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的棉花、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外贸情况对世界市场价格有明显影响。当我国开始进口或者出现进口意向时,国际市场价格就上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反过来又对我国进口量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使进口数量减少。 我国农业90年代后期以来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许多农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下跌。1996年至200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下跌了22.6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尤其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绝对额甚至有所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新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突出矛盾。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经连续4年下降。1997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继续下滑,收入增长速度只有4.3%,1999年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到3.8%。2000年增长速度更下降到2.1%,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12001年开始扭转连续三年下降局面,增速回升。农村人口人均收入达到了2366.4元,比上一年增加收入113元,增长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2%,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注:《2001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速回升》,2002年3月6日《中国信息报》第1版。)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具有明显的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特点,农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加入WTO时做出了较大幅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承诺,对农业的贸易保护水平将有所降低。因此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已出现阶段性过剩,一些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或甚至高于国际价格。加入WTO后,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进口,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增长将加快,挤占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并将降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我国一些农产品的生产造成冲击,影响一部分农民就业,并将减少农民的收入。按照计量模型结果,到2005年,大宗农产品将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价格出现相应下降: 表2 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2005年) 小麦 玉米 大豆 油菜籽 棉花 食糖 进口增长 17.7% 113.6%14.5% 21% —— 24% 生产价格 -2.3% -1.44% -6% -3.8%-1.9% —— 市场价格 -3.3%-1.5%-6.1% -4.86 —— —— 农业总产值将下降2%,农民收入下降280亿元(按1999年不变价格)。(注:《加入WTO后的中国:调整、改革与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主题报告(上)载2002年3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第8版。)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主要是对棉花、糖料、玉米、油料(大豆、油菜籽)等商品率较高、进口配额量大、关税低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的主产区是新疆、广西、云南、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这些省、区又多为农民纯收入水平低、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高,可能受到较大冲击。这些占用土地资源较多的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较低,特别是粮食中的小麦、玉米和棉花、大豆、糖料等农产品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我国有些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许多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质量标准。在种植业产品和养殖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包装过程中,遭受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残留量较大,食品安全性在许多方面尚未得到欧盟等进口国的信任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对农产品进口的冲击也不必看得过于严重,我国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粮食和其它大宗农产品自给性比重较大,即使到2004年过渡期结束后,只要我们的应对措施得当,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可能将进口农产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致构成对我国农业的全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