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改革开放,工业的发展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急速扩张过渡到90年代的增速放缓,低水平粗放式的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正困扰着工业发展。此起彼伏的恶性竞争,不仅难使工业获得合理的赢利,也使企业科技进步所需的资金积累和更弦改张的创新机制发挥受阻,工业发展的动力由此失去依托。面对即将来临的WTO,我国经济将融入全球一体化体系,如此宏观背景下的消费类工业品净出口增幅空间极为有限,而进口产品对国内产品不可避免的冲击,加之消费结构转型期的剧烈波动,又加剧了工业发展的窘迫境地。因此,适应消费需求,因势宜导,引领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改善市场供应,迈过资源竞争和价格竞争,走向创新竞争,以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的市场要求,使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而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也是势在必行的。 消费导向型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总量迅速扩大。如成都市整个90年代,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90年的85.6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554.21亿元,GDP由1990年的194.08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310.00亿元,分别增长5.46倍和5.75倍。消费与经济保持几乎同步增幅,充分显示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冲击。“九五”后期,经济相对紧缩,但同期消费需求却保持更高的增长速度,“九五”时期成都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93.8%,比GDP增幅高出10.3个百分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3.1个百分点,强烈的消费需求展现了良好的市场规模优势,居民有效购买力的提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市场基础和潜在的市场容量。 随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导向作用不断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将由解决短缺转变为适应需求变动和提高供给质量,生产将从数量扩张转变为提高产业素质。国民经济现阶段整体表现为消费需求约束或消费需求导向的特征。消费导向型经济,是消费处于经济生活核心地位的经济型态。在消费导向型经济中,市场成为经济运行核心环节,最终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约束条件,供给过剩成为市场常态,消费成为平衡供求的决定性力量,经济进步将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实现,生产性努力必须通过市场检验和认可,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经济产出。 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档次快速提升 90年代以后,解决温饱后的居民消费,在整体上开始了高级化的演绎过程,特别是“九五”时期,消费结构已迈过“温饱型”,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消费重点由衣、食、用转向往、行、娱;由简单的实物消费转向复杂的服务消费;由普及性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渐成主流。
消费层次提高突出地表现在: 1.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已由1990年的51.38降至2000年的38.78,下降12.6个百分点。根据这一指标的国际划分标准,城市居民消费已提前三年达到小康水平。 2.消费重心转移。一是基本消费逐渐向居住、交通、通讯等领域扩展;二是用品类消费进入更新换代时期;三是文化教育及知识产品的消费比重明显增加。 80年代初期,用品类消费侧重传统轻工电子消费品;80年代中期,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成为居民家庭耐用品主流;90年代中期,耐用品消费热潮不再集中在个别产品类别上,而是适应城市家庭生活快捷、卫生、舒适要求的各种新型家庭设备用品,如汽车、电脑、厨卫设备等;90年代后期,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率25.67%,人均通讯支出222.80元),以家用汽车为主的交通消费(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私家车拥有率1.3%),以住房为代表的住房及房屋装饰消费(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自有房拥有率78.67%,居住和住房装饰支出人均808.62元),以旅游(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支出189.41元)、教育(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支出440.23元)、文化娱乐(200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支出176.85元)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等四方面消费已基本接近国际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向信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险、住房等新型服务偏移,对传统工业品消费所产生的分流,使之相对显得需求不足。 3.群体间收入扩大,导致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分化和多样。较高收入的富裕家庭,高档品、奢侈品已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对消费产生了有力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中低收入消费者,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更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尚在逐渐成长。数万元、十万元级的高级工业品消费需求在全社会范围内仍在积蓄。 4.消费理性程度增加。如对耐用消费品的选择更为慎重,既包括对内在品质(质量、性能)追求,也包括对商品的外在品质(造型、色彩)的关注,对商品的适用性、可靠性、服务要求明显比以往强烈。同时,经济实用、价廉物美的产品仍有相当市场基础。 5.消费方式和制度的市场化,催发了成本内生化的消费。80年代后期沿袭数十年的消费品限额供应制的取消和90年代住房、教育及医疗消费等福利制分配的市场化步伐加快,使居民消费方式形成了建立在市场机制上体现自主权利的选择行为,抑制了供求之间的不对应和扭曲,进而对企业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