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甘肃军阀马仲英入犯新疆,战乱使新疆社会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和破坏,各类社会民族矛盾激化,人民纷纷举起反抗金树仁统治的义旗。1933年初,暴动扩大到南疆。1月,焉耆回族首领马占仓联合库车脚夫行头铁木尔在库车起事,至2月底占领阿克苏,直逼南疆首府喀什。同期,于田农民和墨玉金矿矿工先后起义,矿工在首领伊斯买尔汗和加的统领下攻占县城,继而向西占据叶城、泽普,围攻重镇莎车。省政府在南疆的统治岌岌可危。 一、分裂势力篡夺起义暴动的领导权 南疆各地的起义暴动,虽然是由各族被压迫民众参与、予头指向黑暗封建统治与剥削的一场武装斗争,但在斗争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局限性或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狭隘的民族立场出发,将实行封建统治的汉族官僚与汉民族群众混淆一处,将官府的剥削压迫、商人的高利贷盘剥及在税收等利益方面的不公等统统视为汉族人的“罪行”,并由此在反抗斗争中形成了一种对汉族人“仇视”的情绪。二是与以往历史上农民起义借助宗教宣传和组织群众不同,南疆农民起义带有强烈的伊斯兰教对异教徒实行“圣战”的气息。战斗的旗帜上书写着“灭汉兴回”;战场上高呼的口号是“死了当殉教者,活了当英雄”,“一旦战死,我们是殉教者;如果幸存,我们就是征服者”。三是在一小撮分裂分子的煽动下,将废除旧制度、摆脱剥削与压迫同国家分裂统一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政权,才能废除旧制度,摆脱“异教徒”的统治和压迫。不少纯朴的农民将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建立分裂的“伊斯兰教国”捆绑在一起。所以,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南疆各地的起义暴动一开始即具有复杂的背景,并直接影响到斗争的性质。 至今,国外一些学者仍然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分裂运动,视为一场“民族解放斗争”,认为1931-1934年间是新疆各穆斯林民族奋起展开反对中国殖民当局的“民族解放运动时期”。(注:[俄]B·巴尔明:《1941-1949年间苏中关系中的新疆》前言,巴尔瑙尔,1999年版。)实际上起义暴动一开始,一些“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秘密分裂政党组织即插手其间,利用战乱,篡夺起义暴动的领导权,将起义导入了一场分裂运动。其中主要有2个组织: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和田建立、以穆罕默德·伊敏(又译为买买提·依明)为首的“民族革命委员会”,这个组织取代伊斯买尔汗和加,篡夺了墨玉县起义暴动的领导权。另一个是在喀什活动的“青年喀什噶尔党”,他们控制了库车暴动首领铁木尔,进而又派代表前往北疆与哈密暴动首领和加尼亚孜联络,以期进一步壮大声势。如果说“青年喀什噶尔党”具有严重的分裂倾向,那么和田“民族革命委员会”便是地道的分裂政党组织。“民族革命委员会”自称宗旨是:坚决反共、反东干(指回族)和反汉,进而在新疆建立伊斯兰教权国家。(注:[英]A·D·W福布斯著,王嘉琳、胡锦洲译:《新疆军阀与穆斯林(1919-1949年民国新疆政治史)》,见《“双泛”研究译丛》第1辑,新疆社会科学院1991年刊,第41页。)和田的暴动一开始就是在这个分裂组织的策划下进行的。他们把伊斯兰教对“异教徒的圣战”和建立分裂的“伊斯兰教国”作为暴动的宗旨强加给暴动群众,公开宣称暴动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伊斯兰政权,“如不那样,起义还有什么用”!而以穆罕默德·伊敏、沙比提大毛拉等为首的极少数分裂分子,以宗教为外衣,大肆进行“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反动宣传说教,鼓吹圣战,煽动分裂。暴动得手后,在原分裂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了分裂政权。由此使和田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暴动蜕变成为由分裂势力操纵的一场分裂运动。 1933年2月20日,“民族革命委员会”在和田集会,宣称成立独立的“和田临时政府”(后改称为“和田伊斯兰政府”),由穆罕默德·尼牙孜·艾来木担任“总统”,沙比提大毛拉任“总理”。穆罕默德·伊敏号称“伊斯兰艾米尔”,他的两个弟弟分别称为“阿布拉汗艾米尔”和“阿合买提江艾米尔”,成为掌握军政实权的首领,以致当时的资料直接称这个分裂政权为“和田艾米尔政府”。其后,“和田伊斯兰政府”又吸纳了逃匿在于田的苏联中亚反苏势力头目贾尼别克,分裂气焰更加嚣张,其控制范围自且末至莎车一线。6月,又向喀什进发。7月,“总理”沙比提大毛拉亲自率后续部队增援喀什,不意遭占据喀什回城的铁木尔偷袭,沙比提大毛拉等头目被拘留,所部被解除武装。8月,铁木尔部被占据喀什汉城的马占仓部截杀,其本人被俘后遭枪决。“和田伊斯兰政府”军乘机反攻,占据莎车和英吉沙,兵临喀什。 铁木尔被处死后,沙比提大毛拉被接统其部的首领释放,并被请为座上宾,和田“民族革命委员会”与喀什“青年喀什噶尔党”两个分裂政党势力合污一处,沙比提大毛拉成为南疆且末至阿克苏一线最有影响和权力的人物。他借助“和田伊斯兰政府”的势力和他本人的宗教影响(他是和田伊斯兰教教长,并曾游学土耳其、埃及、印度、阿富汗及中亚等地),于8月25日在回城建立了“和田伊斯兰政府”驻喀什管理局,自任局长。除马占仓占据的喀什汉城之外,大部分南疆地区都已听命于“和田伊斯兰政府”。于是,沙比提大毛拉公开积极为建立南疆分裂政权进行各种准备,其中包括协调喀什各方势力的谈判。9月10月,在沙比提大毛拉的主持下,喀什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东突厥斯坦独立会”,取代“管理局”。沙比提大毛拉自任该会主席,宣布“独立会”的宗旨是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1月7日,“独立会”选出了各部门的头目,新疆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分裂政权即将正式出笼。 二、“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倒行逆施 1933年11月12日晚,“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宣告成立,公布了“政府”《组织纲领》、《施政纲领》以及所谓“宪法”和“政府”成员名单。《组织纲领》共30条,其中第二条宣称:“东突厥斯坦为永久民主共和国,请求南京政府或国际联盟予以便利;协助人民,共同努力,以达最终之目的而保永久之独立”。其所谓“中央政府”由“总统”、“国务院”及所属各部组成。和加尼亚孜(此时已进驻阿克苏)被邀请出任“总统”,以利充分争取全疆各地的支持;沙比提大毛拉自任“总理”,以下各部“部长”及“国务议会秘书长”等要职,则大多由原和田“民族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或制造和支持分裂的封建上层人物担任。穆罕默德·伊敏仍牢牢地把持着“民族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权,并与其两个弟弟分别控制着和田、莎车、英吉沙三处要地,时人称他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中最富有、最有影响的人物。其“宪法”规定:以伊斯兰教法取代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以蓝底白色星月旗为“国旗”;派人前往英印、阿富汗、伊朗等地开展“外交活动”,谋求外交承认,并通过驻喀什英国领事馆和来访的土耳其军政人士向两国求援。在喀什与和田发行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银行钞票,还出版了《东突厥斯坦周报》、《独立》月刊、《自由杂志》、《生存周报》等各种分裂宣传刊物,大肆宣扬分裂,鼓吹对异教徒的“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