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2)01-0083-11 领导群体在社团组织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引导社团成员设立目标,并带领成员去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是社团组织发展的保证:前瞻能力决定了社团组织的发展方向,行政才能决定了社团组织实现目标的程度。社团组织领导层的正常更替对其发展极为关键,这不仅是社团组织民主化程度的表征,也是吸引年轻人进入领导层、为组织发展储备人才的程序。同样,领导层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对社团组织各项事业的开展与实施也相当重要。中国科学社(The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原名科学社,1914年6月由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任鸿隽、杨铨等人倡议创建,1918年回迁国内,1960年在上海宣告解散。中国科学社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科学社团,其事业的扩展及遭遇的困境,除广阔的社会历史因素外,与其领导群体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科学社领导群体理事会(注:1922年第二次改组前,中国科学社领导层是董事会,改组后为理事会。为与此后的董事会相区分,这里将1922年前的董事会也称理事会。)成员的更替及其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为例,分析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进程中在社团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理事会的组建与成员变迁 1915年出版的《科学》第1卷第1期公布科学社理事会由会长任鸿隽、书记赵元任、会计秉志和胡明复、周仁组成。这是为发刊杂志而成立的股份公司时期的理事会,没有章程予以合法化。(注:关于中国科学社组织结构的变迁,参阅拙文《中国科学社组织结构变迁与中国科学组织机构体制化》,载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7辑,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1915年10月25日科学社改组为中国科学社,公布章程,规定理事会7人组成,任期2年,连选连任;由全体社员直选,司选委员会负责选举并在年会上报告结果,每年10月1日交接。1916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一次年会选举产生了首届理事会,投票表决任鸿隽、胡明复、赵元任、秉志4人为两年理事,周仁、竺可桢、钱天鹤3人为一年理事,以后每年以3人、4人间或换届。 翌年修改章程,议决理事会由11人组成。1918年留任理事仅3人,新选理事8人,投票表决任鸿隽、胡明复、赵元任、唐钺、孙洪芬任期两年,其后每年以5人、6人间选。1922年第二次改组,理事会人数不变,新成立董事会为名誉机构。1931年年会讨论决定理事会增至15人,总干事为常任理事,1932年当选理事9人,孙洪芬和竺可桢任期1年,其后每年改选7人。 到1936年,中国科学社年年举行年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正常进行。抗战爆发后,年会不能如期举行,理事会的换届随之亦成问题。中国科学社领导层的更替,1937年前的历届换届选举具有连续性与代表性。因此,下面的分析以1937年前历届理事会成员为对象,其更替的具体情况如表一。 表一 中国科学社1916-1936年理事会成员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社各次年会记事或报告。 注:×很快为杨孝述所代替;××代替去世的胡明复为任期1年理事。 1916-1936年先后有任鸿隽、胡明复、赵元任、秉志、周仁、竺可桢、邹秉文、王琎、胡刚复、杨铨、翁文灏、胡先骕、丁文江、杨孝述、孙洪芬、过探先、钱天鹤、李协、郑宗海、金邦正、李四光、唐钺、孙昌克、裘维裕、李垕身、张准、王伯秋、叶企孙、高君珊、钱宝琮、胡庶华、伍连德、丁绪宝、马君武、胡适、秦汾、严济慈等共37人当选为理事。第一届理事中竺可桢和钱天鹤不是发起人,他们的当选是积极参加社务活动的结果。9位发起人中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已经回国,留在康乃尔大学的6人,《科学》编辑部部长杨铨没有当选。 第二届邹秉文代替钱天鹤,仅一人之变。第三届理事增为11人,前两届当选的8人中秉志落选,新增4人唐钺、孙洪芬、孙昌克和过探先。1919年在杭州召开的第四次年会,是在国内召开的首次年会,为扩大社会影响,需吸收新的成员进入领导层,新当选的杨铨、裘维裕、金邦正、李协、李垕身都是从未当选过的“新人”。这届理事会组成,发起人仅有任鸿隽、胡明复、赵元任与杨铨,李协是第一个非留美学生理事,他当时就职于南京河海工程学校。 1920年郑宗海加盟,但很快自动辞去。郑宗海是第一个非科学技术理事。1921年王琎、胡刚复、张准、王伯秋新当选,他们都是南京高师教师,王伯秋是第二个社会科学出身的理事。1922年丁文江成为新生力量,他是国内地质学界的领袖人物、学界名流,是第二个非留美出身理事。1923年秦汾成为理事会新成员,他乃当时数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1924年胡先骕成为新理事,此前他已就任中国科学社生物所植物部主任。1925年翁文灏加盟,他是地质学界的权威,留学比利时。1926-1927年没有新面孔出现,1928年叶企孙成为新鲜血液。1929年没有新人物出现,1930年高君珊、钱宝琮新当选,高君珊在中国科学社设立了很有影响的高女士奖金。1931年杨孝述真正当选,此时他已经是中国科学社的总管——总干事。1932年理事会扩大后,新人只增添了一位胡庶华,1933年增添李四光,1934年来了丁绪宝和伍连德,丁绪宝是第一位在国内大学毕业再留学当选理事者,可作为理事会中第二代科学家代表。1935年新增胡适与马君武,胡适是第四位非科学技术理事;1936年严济慈当选,他是第一代理事培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