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 (2001) 06-0022-17 新中国建立后至中国共产党召开九大期间,接班人的问题曾在中共党内展开过广泛的议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既在于此问题本身的极端重要性,又在于它的敏感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尖锐性,即曾引发党内斗争,并直接导致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悲剧和林彪事件的发生。 研究接班人的问题,尤其是特殊意义上的“接班人”,即领袖与“接班人”的问题,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李向前发掘了国外的资料,说明在60年代美国“中情局专家们肯定,邓小平是中共继承人序列上的‘第三人’。”[1]石仲泉指出:“毛泽东在决定退出第一线,酝酿接班人问题时就考虑到了邓小平。”[2]石仲泉还归纳了邓小平被毛泽东考虑为接班人的原因(注:石仲泉:《我观党史》,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页。“邓小平被毛泽东考虑为接班人是因为:第一,邓小平在历史上就拥护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第二,他打仗善统兵,有大战功……第三,他能武能文,出将入相……第四,他的思想方法和处事风格与毛泽东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五,他比较年轻,比毛泽东小11岁,比刘少奇小6岁。毛泽东在考虑刘少奇之后时,由于邓小平有上述优点就被纳入了党的接班人选之列。”)。本文将毛泽东有关接班人问题的言论加以收集和整理,以初步说明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思想和实践轨迹。 “接班人”问题的提出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大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13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同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了防备蒋介石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谈判期间,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9年10月,中国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建设新中国的同时,如何保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问题。与此相关,建设时期解决接班人的问题,被适时地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陈云同志。另外,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名单还没有定,但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党章上现在准备修改,叫做‘设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除非一个原子弹下来,我们几个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选举了。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末,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不像苏联那样,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们就是要预备那一手。同时,多几个人,工作上也有好处。设总书记完全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请同志们酝酿酝酿,看这样是否妥当。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多几个人,大家都负一点责任。”[3] 七中全会是为召开党的八大做准备工作的,毛泽东的谈话表明了选举几位副主席和总书记的人事安排,是为了要在党内建立“防风林”,目的是避免苏联曾经出现的因为领导人的变换而影响事业发展的问题。虽然此时未用“接班人”的概念,但预防“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是毛泽东谈话的主要思想。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召开。在会议期间,毛泽东会见了参加大会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团,直接或间接地又谈到了人事安排的问题。他表示:“我老了,不能唱主角了,只能‘跑龙套’。你们看,这次党代表大会上我就是‘跑龙套’,而唱戏的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4]他还说:“我本想辞掉主席的职务,想干个名誉主席。这次党章草案中有一条,必要时可以设名誉主席。我这是准备后事。现在同志们都不赞成我下台,我说,拖几年也可以。所以,设了四个副主席。现在还是逃不脱。我的方针是两个主席都辞掉。” 毛泽东向外宾公开表态、八大正式选举几位中央副主席、中央总书记领导职务的确立等一系列措施和安排,表明中共中央、毛泽东已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接班人问题了。党的主席、副主席、总书记“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既是解决接班人问题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措施。同时,不仅党内领导核心形成了“防风林”,就在“防风林”之内还产生了一个更小的区域,即“唱戏”的人选,“唱戏的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进一步划分出来的“唱戏”人选,显然与接班人的培养更具直接的联系。 1957年11月,八大召开后仅仅一年,毛泽东出访苏联。访苏期间,毛泽东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过一次谈话,说到了他不当主席的问题。据当时担任翻译的李越然回忆:“赫鲁晓夫就问他:谁来接班呢?有这样的人吗?有!主席讲得很清楚,有!我们党内有好几位同志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接着就一个一个地点名,说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谈到邓小平的时候,毛泽东讲,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注:参看《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此外,李越然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回忆这一场景时说:毛主席告诉赫鲁晓夫,他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赫鲁晓夫问:“有人接替吗?”毛主席说:“有,我们党里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在我之后,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这些同志来,希望你们对待他们和对我一样,看作朋友。”李超然前后两次的回忆有相同之处,后者明确毛主席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见《缅怀毛泽东》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页。)毛泽东主动向另一个共产党大国的领导人发表如此重要的谈话,绝不可能是漫无目的地随意交谈,它表明了中共党内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接班人,并且在刘少奇第一、邓小平第二这一接班人顺序的重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