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反对内战,果断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在蒋介石终于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意谈判条件后,张学良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送蒋回宁。本文试就12月12日—12月25日这十几天张学良在国内外舆论、国民政府主战派逼迫、主和派求和等较为复杂局势下的应变决策,作一点分析。 一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于12月12日晨8时许(注:杨中州编著:《西安事变大事记》,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成功地扣住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注:西安《解放日报》,1936年12月13日。)等八项主张,并着手军政变革和军事部署。 12月13日下午5时,张学良在召集“西北剿总”全体职员时明确表示“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我们这次举动,对于国家民族将要发生什么影响,我们真是再三再三地考虑,假如无便于国家民族,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干,反过来说,我们一定要干!我们这次举动,无疑的,对于国家的秩序或有相当的影响,但权衡轻重为了拯救国家的危机,是不得不如此,这样作,对于国家终于是有好处的!”接着,张学良进一步讲清“兵谏”的目的,他说:“现在蒋委员长极为安全,我们对蒋委员长绝没有私仇私怨,我们绝不是反对蒋委员长个人,是反对蒋委员长的主张和办法,使他反省,正是爱护他。我们这种举动对蒋委员长是绝对无损的——如蒋委员长能放弃过去主张,毅然主持抗日工作,我们马上绝对拥护他,服从他!”(注:西安《解放日报》,1936年12月14日。) 事变当日,张学良先后分电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国民政府方面孔祥熙、宋美龄、冯玉祥、李烈钧、程潜、唐生智;地方实力派方面李宗仁、白崇禧、刘湘、宋哲元、阎锡山。告知事变概要;表示抗日决心、绝无伤害蒋介石之意;希望李、白、刘、宋、阎等支持八项主张,协调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西安事变得到国内一些左翼民众团体、知识分子、工人的赞许,如在西安的18个爱国救亡团体、旅平东北救国团体、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中华回族救亡联合会总会、青岛10万纱厂工人等,他们通电、致函,肯定西安事变的积极意义。 但由于西安事变后谣言四起,这有许多团体、民众弄不清西安事变的真相,他们同情、支持张、杨提出的八项救国办法,却不赞成张、杨所采取的扣蒋行动,他们呼吁和希望南京国民政府和西安张学良、杨虎城通过协商,早日释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北平各大学校长蒋梦麟等7人致电张学良,指责张“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卫护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可自赎于国人。若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毁长城,正为敌人所快,足下将永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注:北平《世界日报》,1936年12月15日。) 中国毕竟是一个几千年封建王权的国家,因此在右翼团体、报刊和文人的鼓噪下,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为劫持统帅,大逆不道。胡适在12月20日的《大公报》上撰文《张学良的叛国》,攻击张、杨“是背叛国家,是破坏统一,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是妨害国家民族的进步”;他支持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学良,鼓励主战派“不迟疑的,迅速的进兵,在戡定叛乱的工作之中做到营救蒋陈诸先生的目的。”傅斯年在12月21日的《中央日报》的撰文《讨贼中之大路》,主张“必须把张贼制到死地,然后他才认识他自己”;认为讨伐以外的消息,“无论来自西安和太原,大可不必过分期待着。尤其不可因为盼望这些消息,缓慢了我们讨贼的任何工作。军事的行动不准有一分钟的迟延,讨贼的呼号不可有一分钟的停歇。”《中央日报》社在12月25日发表社评认为:“今后的希望,只有一个军事,今后的消息,只须注意中央军的克服城邑,别种消息的流传,都是无益有害。” 张学良平静地面对国内各种舆论,并于12月17日致蒋梦麟等的电报中力陈:“良敢确保介公之安全。文日不得已之举,推望介公一转念间使国家民族不由此而斩,果得介公俯顺舆情,立时积极抗日,则束身归罪,绝所甘心。”(注:《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按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各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张学良以为事变会得到多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和响应。然而事变发生后,真正态度比较明朗、支持张学良的,只有广东李济深,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四川刘湘。李济深于国民政府明令讨伐的头一天(12月15日)致电国民政府,希望“号召全国所有力量,一致对外”,不要“豆萁相煎”。(注:《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0页。)李宗仁、白崇禧12月16日通电全国,明确提出五点主张:“(一)西安事变主张用政治解决;(二)统一抗日战线,立即对日宣战;(三)反对独裁政治,确立全国一致之政府;(四)出动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移开绥远前线;(五)广西军一部北上援绥。”(注:《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2页。)刘湘在12月19日致张学良转电何应钦、孔祥熙、顾祝同的电文中,肯定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本意“无非欲促成抗敌救国之伟业,以求我国家民族之生存”,指出“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注:《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