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0; D6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1)06-0060-06 辛亥革命前夕,青年毛泽东受到近代民主爱国思想的薰陶,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崇敬革命志士。辛亥革命高潮时期,他投笔从戎,立志报国,参加了湖南新军。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离开部队,继续到第一师范“修学储能”,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研究,求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和途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辛亥革命。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深刻地解剖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与历史教训。他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的思想,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 1911年10月,当辛亥革命在两湖风起云涌时,不足18岁的毛泽东走出课堂,在长沙参加了湖南新军,当一名列兵。 青年毛泽东辍学从军,是受近代民主爱国思想的影响而作出的理性抉择。少年时代,他喜读《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同情劳苦民众的反抗斗争。他读过《盛世危言》等书籍,对郑观应等提倡学习近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走富国强兵之路,表示赞同。他读到一本《列强瓜分之危险》的小册子之后,对侵略者以强凌弱,表示愤慨;对中国积弱不振,忧心忡忡,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对《新民丛刊》情有独钟,深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在这所学校,他拓宽了知识视野,启蒙了政治意识,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等作文,初露了自己纯洁而朴素的爱国思想。翌年春,毛泽东考取了湘乡驻省中学。在省城长沙,他第一次读到资产阶级革命派著名报纸《民立报》。该报高举反清革命旗帜,详细报道各地群众争取路权、矿权和抗租抗粮的斗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呼风唤雨。 毛泽东在《民立报》上第一次读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知道了孙中山是同盟会的伟大领袖。他从《民立报》等报刊上,获取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和理论知识。他直接参加了湖南人民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到毛泽东就读的中学宣传讲演,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号召师生参加辛亥革命,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讲演在师生中反响强烈。毛泽东兴奋不已,决定从军报国,走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 1911年10月下旬,毛泽东参加了湖南新军。辛亥时期的湖南新军,大多倾向反清革命。参加了新军的毛泽东,生气勃勃,奋发向上,一面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上前线同清军作战,为革命的成功尽力,一面阅览各种报纸,关注反清革命大局和世界形势。他除阅读《民立报》、《长沙日报》外,还订阅了当时鼓吹革命最力的武汉《大江报》等报纸。毛泽东说:“我的军饷是每月7元,每月花2元在伙食上,剩下的饷银,都花在报纸上,我成了一个好读报纸的人。”(注:《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毛泽东在新军,是一名勤学苦练的优秀士兵。 湖南新军起义成功,在长沙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哥老会首领、同盟会会员、新军起义的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举为正副都督。毛泽东对这个新政权的成立,持拥护和支持态度。他说:焦、陈“不是坏人、而且有点革命的愿望。他们……代表被压迫者的利益”(注:《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毛泽东在新军中十分活跃。他同排长和大多数士兵建立了友谊。他经常为文化低的士兵读报、写信,和士兵们讨论一些时事政治问题。由于他知识丰富,又乐于帮助别人,故士兵们都喜欢他。毛泽东十分关心新军的政治组织状况。他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余的都是一些平庸的人,而且有一个是流氓。”(注:《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湖南新军的士兵虽然绝大多数来自下层社会,有反清的要求,然而成分是复杂的,政治文化素质不高,他不满意这样一支军队。 武昌起义成功,只是局部胜利。湖南新军正积极准备开赴湖北前线,同清军作战。时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凭借北洋六镇军事实力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支持,陈兵长江,威逼革命党。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为大总统。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袁取代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袁妥协,南北“统一”,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国内和平之声浪甚嚣尘上。毛泽东也“以为革命已经过去”(注:《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于是结束了在新军中的半年军旅生活,仍回学校念书。 二 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论述的时间最早,内容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要数毛泽东。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思想和人格,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深刻地总结了它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把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教育干部和群众。 首先,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说: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和“伟大领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3、667页。)。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革命政府;它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46页;),“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热情地赞颂了辛亥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斗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号召人们再接再厉继承辛亥英烈的遗志,完成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