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02)04-0010-09 对牛汉这位诗人及其诗作,我虽心仪已久,但一直未能集中地拜读他的作品。今年春 天,我的恩师,老诗人玛金,在病中决定将他珍藏的众多诗人赠他的签名本诗集和其它 我所喜爱的著作转赠给我时,他还特意从中抽出一本《牛汉抒情诗选》,用他已经沙哑 的声音嘱咐我:“这本书值得你细读,读后最好能写点什么!”……于是面对这本仅有3 00页的诗卷,我产生一种厚重感。 翻开诗集,我便和诗人一道“走向山野”,远远望见“山城和鹰”,迎来鄂尔多斯草 原上奔腾的马蹄和叮当的驼铃,“从远古便沉淀在草原里的生命的绿色”中,望见了“ 赶着太阳的车夫”;在“满布陷阱的坎坷的路上”,我们不仅听到“大地母亲深沉的呼 吸声”,更感到反叛者的怒吼:“上帝的法律必须修改……” 斗转星移,随着历史的演进,诗人又让我们看到生长在“乡间小道”牲口“蹄印里” 的车前草,还有“湖边山丘”那棵“被伐倒了”的最高大的枫树,以及“羡慕绿色的青 春”,尽管自己“很红很红”的一颗“早熟的枣子”。读牛汉七、八十年代的诗作,我 们耳边不能不萦回着:那只华南虎抖动着“滴血的趾爪”所发出的“石破天惊的咆哮” ;而面对那只被枪口“盯着”的“灵巧美丽的棕黄色的麂子”,诗人深情怜悯而又急切 地呼喊“哦,麂子,不要朝这里奔跑!”更不会忘情于诗人以浑灏流转的高昂音调,为 “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的汗血马所做的歌吟与凭吊!诗人还引 领我们昂首望天,让我们瞧见“在云层上面飞翔”、“黑亮的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的鹰群,它们痴迷于蓝天白云,纵然是死,也要“幸福地飞升/在霹雳中焚化/变成一 朵火云/变成一抹绚丽的朝霞”。呵,还有那“几只黄色小蝴蝶”,别以为它们翅膀柔 嫩,便不敢“跟风暴雷雨搏击”,它们却偏偏“像矫健的海鹰”,敢于在“茫茫的浪涛 上飞翔”!我们的视线还未及离开蝴蝶的翅膀,那“远去的帆影”便又映入眼帘,它给 我们更多的是生命的摇撼:“我只能在波峰浪谷里挣扎/命运没有给过我安详的蓝天和 平静的海面/飓风纠集霹雳、闪电和暴雨/撕裂着焚烧着我的单薄的布帆”…… 呵,面对目不暇接的种种鲜活的意象,我感到了牛汉诗作的博大精深;掩卷沉思,更 觉其诗写得精粹,蕴含着生命之旅中艰难跋涉者的睿智和游牧民族所特有的那种刚毅与 坚忍。面对牛汉,我眼前确乎屹立着中华民魂的丰碑或巨崖!这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 脊梁。它伟岸劲挺崇高雄健!我们自当仰望,折腰。面对牛汉及其诗作,一个新的命题 打心底瞬间涌出:人格美在与兽性较量中升华。不过,本文并不想对这位在40年代便以 “七月诗人”闻名于世的诗人当时的诗作贸然置喙,(那时本人刚生于斯世!)仅欲对他 写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作品,多做些揣摩,以期于管窥蠡测中能够撷取几枚彩贝 。 (1)车前草/一棵枫树/早熟的枣子/——生命历程中“带血的风” 《车前草》一诗写于1972年7月。当时诗人被放逐到古云梦泽沼泽地湖北省咸宁县的向 阳湖畔劳动“锻炼”,严峻的生活、痛苦的磨难,反而激起了诗人涌动的诗潮,尽管他 的诗笔早已尘封了十多年。在一个拉平板车回宿舍的深夜,诗人挥笔写道:“车前草/ 祖祖辈辈/生长在乡间小道上,/生长在牲口的蹄印里,/生长在旅人的面前。//几张椭 圆的叶片,/布满了厚厚的尘土,/低低地贴着地面”。生存环境的恶劣,人生际遇中的 低微、卑贱以及被遗弃的厄运,浸染着诗人坎坷生活历程的自况与愤懑,这里已是力透 纸背。三个“生长”的铺陈,更见其生命的顽强与坚忍。具象化的情境熔铸着诗人酸楚 而睿智的生命体验,所凝成的清新诗句,则成了鲁迅笔下的“野草”形象的一种“重塑 ”。“你的紫色小花/是为了艰苦而寂寞的旅人/才开放的吗?//当跋涉的人们/当负重的 牲畜/低着头颅/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常常因为踩着你/才稳住了身子,/才免于 滑倒……”车前草的枝叶、花朵,“还有细小细小的种子,/默默地埋没有脚印里”。 读着这样的诗句,谁的灵魂能不为之震颤呢?这里既有对默默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的 深情钦羡与讴歌,亦不乏忧思感愤之积郁;既有在艺术化过程中对自身心灵的净化所呈 现出的人格美,又蕴含着因“种子”的沉埋而必定会再度萌生的遐思与希冀。歌德老人 曾要求诗人,应善于处理“特殊具体的情境”,并以自己“足够的智慧”,“从惯见的 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再“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 体。”[1]应该说,牛汉基本上做到了。《车前草》尽管未脱净诗思运行中的单向思维 之嫌,但它毕竟标志着诗人在艺术上已走向成熟。更为难得的是,在严酷生活的重压下 ,更多的诗人意兴索然、诗思冻结,抑或不敢再看一眼缪斯,而牛汉不仅从卑微的车前 草身上发现了诗意,尤其是他确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向度:不单“文革”浩劫,给人 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即使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或改革,人民群众首先所 得到的,也绝不是它结出的硕果,而是这些革命和变革的动荡所带来的痛苦与压力。人 民群众支撑着所有的社会革命与改革,而这种支撑,则需要更多的坚韧、刚毅和巨大的 牺牲。血的代价,往往不可避免地必须支付。牛汉70年代以后的诗作,我想正是在这个 “支点”上鼓翼起飞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才视《车前草》为其重要的作品,而且 把它看作牛汉诸多诗篇的“代序”,或交响乐章的“主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