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一直沉寂的散文突然被装扮成一位领导文学时尚的明星跃上了中国文 坛的前台并担纲主角。一时间,各类散文专辑、书刊杂志风行书市,不仅使众多读者蜂 拥而至,还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小说家、诗人加盟散文创作的队伍。有人形象地比喻, 散文就如“一颗被冷落在文学深宫里的明珠,如今被大众捧在蓝天白云之下,明丽的阳 光照耀着,它熠熠闪着动人的光芒”(注:韩小蕙:《太阳对着散文微笑——当前散文 走俏的台前幕后》,《文学报》1991年11月28日。)。 根据2000年全国报刊资料索引统计,全年各种文学刊物发表的诗歌新作约1570首,小 说类作品约3920部,散文类作品约3730篇。从创作数量上比较,散文的数量已经接近小 说,且远远超过诗歌,这还不包括发表在散文的另一重要阵地报纸副刊上的作品和集结 出版的散文文章。从总的趋势上看,诗歌创作逐渐走向萎缩,而散文的阵地却在持续扩 大,不断侵蚀着80年代文学主角——小说的领域。 但是,当散文的创作与阅读都处于狂欢的节日浪潮时,与之相应的散文批评却依然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尽管在文学界也引发过“大散文”与“艺术散文”之间的文体 之争,但这场争论始终是在创作散文的作家与长期从事散文研究的学者之间进行,并没 有吸引更多散文领域以外的批评者介入。而对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的讨论虽然在 大众媒体和学术界也造成不小的轰动,甚至形成“余秋雨现象”,但对它的讨论不久便 脱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批评,转变成为一种名人效应和商业炒作。 如果说,对文学本身而言,文学批评的相对滞后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散文批评在散 文热过小说诗歌的情况下,仍然处于文学批评的最边缘,就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了。同 样出自全国报刊资料索引统计,2000年发表在学术刊物的现当代小说批评文章约2000篇 ,关于新诗研究批评的文章也近1000篇,而对现当代散文的研究批评文章仅有500多一 点,只占三类批评文章总和的七分之一。这与散文创作所占三种文体五分之二多的比例 实在悬殊很大。 早在散文创作与批评都相当沉闷的80年代,散文家袁鹰就对当时的散文理论提出了批 评:“散文的评论和研究工作,也有待于加强和提高。打开报刊,各种文艺评论文章都 不少,争鸣的空气逐渐活跃,队伍也在逐渐形成,惟独在散文论坛上,却不免有点冷落 和孤单。而对散文作品的评论,又常常是在古代多于现代,我们热切地期待着出现更多 的理论批评、作品分析、作家研究和学术性讨论,以推动和指导散文在社会主义文艺旗 帜下得到更坚实的发展。”(注:袁鹰:《散文的六年》,《文艺报》1984年第2期。) 十几年过去了,散文已迅速从文学类别的边缘和冷门成为门庭若市、熙熙攘攘的“公共 空间”,为什么散文批评和研究却没能乘上“散文热”的东风火上一把,仍然远逊于小 说、诗歌两个姊妹文体对现状的批评和研究,处于备受冷落的境地?个中原因,值得深 究。 窃以为原因之一是文学界及学术界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偏见和轻视。 散文作为一种直抒性灵,最能展示作家真性情的文学样式,追求自由随意和本色天然 。它不仅是散文家的创作阵地,还成为很多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学者和艺术家思想 与情感的载体。似乎给人一种印象:散文成了最易写作的文体,能写文章就能写散文, 但会写散文却不一定能创作小说、诗歌、戏剧。这本是散文自身的特点造成的,但许多 人却由此来划分文体之间的高下,认为散文的艺术性低于诗歌、小说和戏剧,是介于纯 文学和非文学之间的“亚文学”形式。有论者甚至评价“散文可说是最通俗的文体,假 如与其他文体相较的话,散文的文体规定性无疑是最不明显的。——你随意地写成一篇 文字,宽泛地说,就是散文。”(注:侯丽艳:《流出来的散文》,《当代作家评论》2 000年第6期。)误以为散文就是一种不讲究润色加工,没什么规矩禁忌,怎么写都行的 文体。 后期象征主义代表瓦雷里作过这样的比喻:诗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某种意义上,这 也就是认为散文如同日常生活的走路一样既寻常简单又不具有艺术的美感,把散文摒除 在艺术之外。20世纪的中国文艺界虽说没有彻底把散文驱除出文学的领域,但也普遍存 在重视小说诗歌轻视散文的心理。即使一生致力于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朱自清也认为 散文“不能算作纯粹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并把文学分为“纯文学 ”和“散文学”两类,把散文归入“散文学”,从而事实上将散文排斥在纯文学之外, 得出结论:“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发展,还常从纯文学下手,单有散文学是不够的。所以 说,现在的现象是不健全的。——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期,不久纯文学便会有全新发 展起来。”(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选集·<背影>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在散文创作与批评上均取得很高成就的朱自清尚且如此认为,那么散文界以外 的学者、作家看低散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对散文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的轻视,自然会影 响到对它的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学批评家在进行学术研究之外 ,常会写一些思想随笔和散文来承载自己的思想火花和生命体验,但对散文批评和研究 仍然置之不理。 当我们再回过头来查看当今的“散文热”,就会发现这种热度的提升与艺术和文学无 关。对大多数作者来说,散文是自己文人角色自恋自赏的工具;在出版商眼里,散文是 赚钱的工具;对读者而言,散文是一种时尚需要。散文成为了消遣文化、通俗哲学的一 种替代品,而不是文学的代表。可见,90年代散文的走俏并不代表人们已抛弃对它的偏 见,散文的文学地位依然不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