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425(2002)03-0094-04 一 追根溯源,“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发轫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是一场面向全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视文学为思想启蒙的武 器,希望以此启迪民智,激发民情,促使民众觉醒,于是他们开展了文学改良运动,积 极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和文体革新,提出了一系列解放 思想,变贵族化“旧文体”为大众化“新文体”的文学改良主张。从此,中国文学开始 由封建贵族阶层走向广泛的社会现实。 变法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黄遵宪提倡文学自由思想,他在《杂感》诗中说:“我手写我 口,古岂能拘牵”。梁启超则主张写“平易畅达”的新体散文,尊重文学创作的思想自 由和情感自由;梁启超还把推行“俗文学”看作文学改良的关键,这使文学越来越趋向 现实生活和民众阶层。维新派关注着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黄遵宪强调要“用今人所见 之理,所用之器,所遭之时势,一寓之于诗”,康有为提出“新世瑰奇异境生”。狄平 子在《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一文中强调说,文学要把握现实,即“小说者,社会之X 光线也”。因小说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在诸文学改良措施中,维新改良派首推“小说 界革命”。素来被正统的封建文人视为“街谈巷议之语”和“道听途说之议”的小说, 在戊戌变法前后备受推崇,而且在短时间内有关小说理论的著作和论文纷纷面世。以“ 小说界革命”为先导,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初步消解了封建文化对人的禁锢和奴役,逐步 建立起面向现实,深入民众,催促社会发展,具有“人学”色彩的文学观念。 维新改良派的社会现实观中已有较大成分的平民意识,他们还指出文学不是源于一般 的社会现实,而是“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特叙家常至琐至屑无奇之事迹”。他们坚 持文学对广大民众的审美教育作用,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充分肯定 人的情感的复杂性,指出文学要造成审美境界,并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他说:“抑小 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一曰熏……二曰浸……三曰刺……四曰提……。”维新 派具有了开放的现代意识,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摒弃贵族文学思想,把深入民众之中的 “人间文学”——小说,抬到了文学正宗的地位。他们还大量引介西方先进的文学思潮 和作品,以促进文学改良运动的发展。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已在文学中确立了“人生”的 价值,但尚未赋予人以文学主体的地位,即便如此,中国文学已朝着“人的文学”方向 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 随着“五四”时代的到来,中国开始了历史性大变革,沐浴新世纪曙光的思想启蒙和 思想解放运动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伴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与旧文学性质迥异有 别的新文学得以生成和发展。唯新是举的反传统意识,是“五四”时期许多重大社会变 革的思想基础。在文学方面,蕴涵“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新文学,坚持“重新估定 一切价值”的否定传统的立场态度,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旧文学宣战 。“五四”新文学以人为中心,逐渐完善了面向世界,反叛传统的现代语境的整体建构 。“五四”新文学标举西方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价值标准,尊重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自 由,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命运,以文学反映现实,观照人生,这一“人的文学”,既促 进了社会的发展,又完善了人自身的建设。 “五四”“人的文学”观中与封建专制意识相对立的,起初是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 ”和“民主自由”思想,这种思想出现在“五四”时期具有历史的进步性,而要真正实 现“平等”和“自由”,就必须将思想启蒙、人的建设以及文学新生的目标,朝向社会 人生的主体——民众。于是,更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思想观念——平民主义,在“五四 ”思想文化及文学领域便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思潮,“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以此 划出了其嬗变的轨迹:文学由关心人的“自然存在”,发展到关心人的“社会存在”; 由宣扬普遍而抽象的人性,发展到强化平民意识。封建传统文学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为 “圣贤”立意的“载道”文学,它扼杀普遍的人性,曲解现实人生,无视底层百姓的生 命存在。因此,它在“五四”时期被斥责为贵族文学、山林文学、消闲文学、游戏文学 等。与之相反,“五四”新文学开辟了文学描写人,表现社会人生的广阔空间,它不仅 实现了人性的复归,而且,还充分展现人的现实性,强烈关注广大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 和生命价值。当时“人的文学”的意义内涵便潜在于不同形态和样式的文学作品之中, 这些文学作品被称作是白话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 等等。 周作人在“五四”初期的思想是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他敏锐地发现封建旧文学最大 的危害是缺乏“人道”,无视“人”的存在。他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 名文章中,鲜明地提出新文学的核心问题,是要写“人的文学”,要立足于“人间本位 主义”,“讲人道,做人类”,以此描绘社会“人生诸问题”。1919年初,他又在《每 周评论》第5期上发表了《平民文学》一文,文学革新思想更为锐利,该文深化了“人 的文学”的内涵和意义,提出用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广大民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反 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的“平民文学”,才是“人道主义”的文学,才是真正 的“人的文学”。周作人领风气之先,其他新文学建设者或以理论倡导,或以创作实践 ,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文学关注民众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