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02)03-0062-05 人们称鲁迅小说是“叙述的诗”[1]。那是因为在他的小说里,渗透着浓郁的诗情诗意 。的确,不少鲁迅研究者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此鲁迅小说诗化倾向的构成基础是什 么?有没有其独特的机制?这个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 杜夫海纳曾说:形式乃是感性的整体性。由于它赋予对象以形式并使之存在,因而可 以说形式既是意义,又是本质[2]。因此,要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就必须对鲁迅小说 存在形式进行分析。 一、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经摘引并加以肯定过费尔巴哈的这么一段话:“聪明的写 作方法是先把读者也看做是有头脑的人,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是不把一切都说出 ,而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事物的关系、条件和界限,在这种关系、条件和界限之下所出 的语句才是有效果的和可以想象的。”[3]可见,从创作的角度讲,小说的诗化,有一 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作者要通过自己有限而有效的叙事充分地激活读者的想象,使读 者通过阅读,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要调动读者的想象,不能没有诗情的提炼 。 鲁迅小说怎样提炼诗情呢?我们知道,鲁迅并没有用长篇巨制来系统和全面地为读者展 示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血雨腥风的斗争场面,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一个截面, 一点余波,“一木一石”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和特点。《风波》 仅以一条辫子在农村引起的风波,深刻地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变;《孔乙 己》只描写了三尺柜台之外买酒喝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几个场面,却深刻地控诉了万恶的 封建科举制度;《故乡》由故乡日益穷困凋敝的情景,引发了处在十字路口的归乡人对 于“路”的思考。至于《肥皂》、《长明灯》、《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所写之 事都极为细小,但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用古人的话 讲,即“尝鼎一脔,窥豹一斑”的艺术。它是作家透视生活、观照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构成鲁迅小说诗情诗意化的前提和基石。 “尝鼎一脔,窥豹一斑”,它与诗感受和透视生活的方式是相通的。古人云:诗从侧 出。“侧出”,肯定不是从正面,面对面地摹写和表现生活不是诗的方法;侧面也不是 反面,背对生活如何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当然更不是全面,诗不需要也做不到全面地 表现生活。所谓诗从侧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要注意角度的艺术,横看成岭侧成峰,是 表现岭,还是表现峰,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而进一层的理解,诗从侧出,则是指站在 艺术整体的高度,对部分、细节进行审视、取舍、抉择和安排,通过这个侧面表现事物 的整体及其本质。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以创作丰富自乐。”[4]要站在艺术整体的高度,研究素材,选择题材,当然要“严” ;而通过细小的“一脔”“一斑”来见“全鼎”“全豹”,其“开掘”自然要深。正是 由于对生活的这一种特殊视角和特殊处理,才使鲁迅小说具有包孕大千世界的丰富内蕴 。比如《药》,写华老栓去刑场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儿子最终仍无可挽回地死去。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它并非想告诉读者:把人血馒头拿来当药吃要误人性命。在这个 表层故事的背后,不仅还有一个夏瑜为革命洒热血而血却被吃掉的故事,而且,这两个 故事叠在一起,又生成出一个启蒙与被启蒙的深刻意义。又如《孔乙己》,鲁迅用一个 酒店小伙计的口吻,津津乐道地讲述了关于那个外号叫孔乙己的特殊顾客的趣闻。但作 家本意则显然不是要读者与酒店小伙计一起兴致勃勃地嘲笑孔乙己。在孔乙己逗人发笑 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潦倒知识分子难容于世的辛酸故事,透过它,人们可以窥见到那个 社会对于一个穷苦之人的凉薄心态。 香港学者黄维梁把中国现代小说分为两大技巧模式:“蕴藉者与浮慧者”。前者以鲁 迅为代表,后者以钱钟书为代表[5]。所谓“蕴藉”,是指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 穷。中国古代文论有“藏”与“隐”之说,这也正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鲁迅深谙个中三昧,在创作实践中,极尽小中见大、咫尺千里之能:一个男人头上那 根辫子,浓缩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风波》);日常生活中的一块肥皂,写尽了道学先 生的伪善(《肥皂》);而北洋军阀统治下“首善之区”的街头的一个瞬间,让目不识字 却装腔作势念着“嗡,都,哼,八,而”的秃头老头子,皮球一样活跳的小学生,赤膊 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嘴张得象死鲈鱼的瘦子,咬着馒头的猫脸人,梳“苏 州俏”的老妈子,磕瓜子戴硬草帽的学生,满头油汗而粘灰土的椭圆脸,声如响雷、形 如弥陀的包子铺掌柜……活灵活现,构成了表现国民劣根性难得的漫画(《示众》)。 人们曾无数次赞赏“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这样的诗句。“红一点”、“一支红杏”是“动人春色”、“满园春色” 最简洁的表述,“尝鼎一脔,窥豹一斑”实际上就是从“万绿丛中”找到“红一点”、 从“满园春色”中发现“一枝红杏”的艺术。它是鲁迅小说诗情诗意赖以存在的前提。 二、一唱三叹,构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