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2)03-0013-04 《药》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由于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更是广为人知。同时,《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也广泛流传。 据我所知,最初提出《药》是“双线结构”这一观点的是曾华鹏、范伯群两位先生。 他们在1978年第4期的《文学评论》上发表论文《论<药>——鲁迅先生小说研究之一》 。文章在谈到《药》的艺术构思时这样写道:“在一篇不到六千字的短篇小说里同时正 面描写两个故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鲁迅又巧妙地采取双线结构的方式,以明线 来描述华老栓一家的命运,以暗线来叙写夏瑜的故事,两条故事线索像两股山泉,在作 品里并行地奔流着。”此后,“双线结构”的观点就被许多人所盲目服膺。一些具有权 威性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也都采用这一观点。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 第三册(必修)教学参考书》在讲到“《药》的情节与线索”时就是这样写的:“《药》 的主要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1]沈 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在“线索”条目中也以《药》作为 “双线”或“复线”作品的范例:“在文章写作中,‘复线’的运用也时有出现。如《 药》就有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和夏瑜‘英勇就义’这样明、暗两条线索”[2]。 “双线结构”虽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或者默认,然而在我看来,用一明一暗“双线结 构”来概括《药》的结构,是不科学的、不清楚的。这种不科学、不清楚的概括不仅影 响人们对于《药》的结构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影响到人们在理论上对于叙事性作品的情 节、线索等概念的理解。 对这种“双线结构”的说法,过去就有人提出过质疑。如湖北的张光怡先生曾于1992 年发表文章对于这种观点进行批驳。他的论文的标题就是《<药>不是“双线结构”》[3 ]。他提出:“教材和教参对《药》的线索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但张先生自己对于《 药》的结构的看法也不准确。他认为《药》是典型的“物线”结构法,贯穿全文的线索 只能是“药”(人血馒头)。因此,张先生的文章对于“双线结构”说的批驳是无力的, 没有能够动摇这种“不准确”观点的权威话语地位。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拟根据自己对于情节线索与叙事线索关系的理解,再次提起《药 》不是“双线结构”话题,指明“双线结构”说“不准确”的症结所在,并阐述自己对 《药》的结构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一、关于情节线索与叙事线索 对于叙事性作品的“线索”的理解是解释《药》的结构的前提和关键。但理论界对于 “线索”问题至今尚无较为系统的研究,它甚至也是以探讨叙事方式为己任的西方叙事 学的一个盲点。所以我在这里必须首先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据我了解,人们 在使用“线索”这个词说明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和结构时,实际上不外乎有两个所指:一 是情节线索,一是叙事线索。 我们先来讨论情报线索。而要讨论情节线索,就不能不从情节开始。在叙事性作品中 ,情节是人物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事件或者事件组合。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是对现实生活 中人物活动的反映。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有着广泛的联系性:或者联系于特定的活动主 体,或者联系于特定的活动目的。反映到作品中的人物活动虽然经过了作家的艺术加工 ,主观想象,体现了作者的意志和情感,但其中一般仍然贯穿着种种的联系。有些描写 意识流的作品看上去似乎所写的事件是杂乱无章的,但意识流本身也是人物的一种有联 系性的活动,只不过它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已。这些贯穿于人物活动中的联系性就 可以称为情节线索。我们不妨以老舍的《驼驼祥子》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骆驼祥子 》描写了许多活动,如祥子拉车、祥子买车、祥子丢车、祥子的钱被孙侦探诈走、祥子 与虎妞结婚后又买了车、虎妞死后又将车卖掉、祥子道德堕落等。贯穿在这众多的活动 中的联系性是什么呢?那就是祥子为买上自己的人力车而奋斗的经历和结局。在这一联 系性中,活动主体是祥子,活动目的是买车。这一联系性就《骆驼祥子》的最主要的情 节线索。当然《骆驼祥子》中并非只有这一条情节线索。刘四爷的生活经历、小福子的 生活经历也是作品所写的情节线索,但它们不是作品中最主要的情节线索。一个叙事性 作品所写的情节如果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中必定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基本情节线索 。读者把握情节线索比把握情节要困难一些,因为一个作品中的情节是明显出现在作品 中的,而情节线索则往往需要读者凭借生活阅历从情节的显现中去概括出来。 再来看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指叙事时所依据的路线,是贯穿于叙事材料之中的脉络 ,是联系、统摄叙事材料的纽带。我们知道,凡是文章都是由话语组成的,而一篇有条 理的文章,其话语总是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进的。这路线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行文路线或 简称文路。对于叙事性作品而言,行文路线基本上就是叙事路线,也就是叙事线索。或 者可以说,叙事线索是文章的行文路线在叙事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叙事线索不同于情节 线索。情节线索是情节、题材范围内的问题,而叙事线索则是从表达的角度、结构的角 度、文路的角度所作的概括。人们平常在谈论作品的结构时所说的“线索”,就是叙事 线索。叙事线索属于结构的范畴,但叙事线索又不等于作品的结构。结构是一个大于叙 事线索的概念。叙事线索仅仅是作品结构的一个层次,是结构作品的一个手段。譬如, 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在结构上是倒装的,作品开头写梁冰玉在70年代 末回国探亲,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韩子奇一家人的往事。在探讨这个作品的结构时,我 们首先应确定这个作品是倒装结构,然后才可以在开头部分和主体部分分别去考察它们 的叙事线索。再如要讨论鲁迅的小说《祝福》,也应首先确定它是套装结构,然后才可 以去考察它的不同部分的叙事线索。否则,仅用叙事线索这一概念,是无法解释所有作 品的结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