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对话。它是作者与文本、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它所面对的不是小说的 虚拟空间,亦非诗歌的情绪世界,而是日常生活语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平等 的对话中,人们体验着交流的愉悦。过去的一年,一些优秀作品在注重散文的审美特质 的前提下,在平等的对话中,体现着现代意识和精神深度方面的推进,构成了多元共生 的发展局面。 1、乡土与荒原:新的着眼点 近年来,一批作家从城市喧闹的生活中走出来,回归到乡土与荒原,与那些普通的灵 魂对话,不是居高临下地用“精神贵族”的怜悯之心抚慰他们,而是珍重地对待他们, 感受每一个生命鲜活的独特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生活的合理性 的要求。 张承志的《与草枯荣》在没有记录的历史中寻找历史。在草原上“一次次目击平凡的 生死,它陪伴我用30年的注视,仔细观察了一个民族肌体的自然代谢”,这些牧民像草 一样无声无息地生长、壮大,直至死亡。但是,这平常的生,平常的死,平常的消失的 人,都是生长的诗,“随春日而蓬勃,遇冬雪而离别”,作家和牧草下那些沉默的灵魂 谈话,在这无可改变的轮回中,言说不公的命运和沉默的反抗,发现悲壮与豪迈,在草 原的历史与文化中,在平凡的生死之间,体现一种深埋于沉默中的悲剧意味。 周同宾的《饥饿中的事情》读来让人心灵颤抖。40年前,大跃进、大食堂,人为制造 的遍及乡野的饥饿中,父老乡亲们承受着巨大的灾难。“饥饿消蚀人的尊严”,“饥饿 中,人心比铁还硬,人情比纸还薄”,“饥饿中,正直善良的人也变得自私、残忍”, “饥饿中,亲情已淡得几近于无”。历史不能忘记这一幕,更不能让它重新上演。 张炜、韩少功等人自觉地与生活底层的普通人对话。但言说姿态与“五四”时期的一 代启蒙主义文学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的已经不是那种“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沉重,他们已经不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唤醒民众的“呐喊”,而是用 理解和欣赏的态度感受那些还未遭到现代工业社会解构的处于自然状态的生活,从中发 现那些让人心动的东西,作者在这种投入地表现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安放。这些作家 的努力将会给文坛带来什么,无疑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 2、生命之舞:心灵与命运的叩问 既然散文是作家的心灵史,就应当有对内心的检点与审视,对过往人生的回眸,对现 代人心灵状态的直逼,这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气度。是对人的内在性的开发与自省。 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中,老家、童年和教堂的钟声,生活的断片中流动着一种哲 理的思索。童年是“轻轻地来”,偶然而又必然地在某一地、某一种情境下出生了,于 是,蓝天、小街、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就 构成了一个生命自己的开端。教堂,那个飘扬着天籁之音的地方,又和童年的具体生活 图景一起,构成了作者内心的故乡。当回到老家,那个父母出生、长大的地方,铁生在 老屋面前,产生更多生命的联想。 冯秋子2001年奉献给文坛的《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在对现代舞的描述中,体现一种 强大的内心冲击力。最动人的是她的那种投入,“身心全都陷进去了。过去是忧郁,现 在是除了忧郁,还有陷落,陷落之深已经不太容易拔出来的……并且不知不觉中已在承 担。”这是内心的伤痛与外在形体动作之间的对话,是舞蹈中的“我”与站在舞蹈之外 审视的“我”的对话,是舞蹈者之间的对话,更是写作这种舞蹈状态的作者与被带入这 种情境的读者之间的对话。 庞培的《旅行的黑颜色》,陈染的《感觉灰色》,鲍尔吉·原野《无言聆听》,徐珊 《虚无之旅》,张海迪《美丽的复杂》,王俊义《失去梦想》等,都是一种内心对话。 审美的本性是自由的。由于它是私人性的、个体的,因此,也是独创的。当各种独特的 人生感受共同汇聚成一种风景,就会使心灵的丰富性呈现出来。 3、天地之心:人与自然相对待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文学关注的内容,但在以往的作品中,被关注者是人,是人的 神圣位置。人是自然的主宰,万物的主宰。人与万物相对立,在征服对象世界中获得满 足。但近年来,尤其是2001年的作品中,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这种占有欲、攫取欲和它所 带来的破坏性的反思,一些作家也开始在作品中自觉地取一种新的视角:人在自然面前 不再是神,不再是万物之灵长,人要有所敬畏,有所思考,要平等地对待我们生存的空 间中的万物。 人对自然万物的视角的变化体现在创作中。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万物的尊重。 李永全的《黄鼠狼》里那些被人类欺侮追杀的可怜的黄鼠狼,汤正启《小人物与小生 物之间是命运》里那些从来不被我们放在眼里的小动物的轰轰烈烈的生存壮歌,唐敏《 瓢虫的婚床》里瓢虫在玫瑰花蕊中进行的美丽动人的婚礼的盛典,梅洁《另一类生命》 、迟子建《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张立勤《风中的鸟窝》,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人 以外的生灵。让我们不再以老大自居,不再沾沾自喜。航鹰的《生命之水》对水资源的 破坏表现出的忧心忡忡,唐兴顺的《大道是水》对红旗渠这种人定胜天的水利工程的反 思,都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