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在中国文坛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作家,这种争议与所有的争议都有所不同,这 不是在明面上的争议,而是在暗地里的,在人们的内心世界的一个角落里的。数年前我 写过一篇关于虹影的短文,我预言,虹影是墙外开花,墙里也香。但事实上,虹影在中 国内地文坛并没有红起来,虽然她的书一印再印,大报小报关于她的各种事件也写得很 热闹。但虹影并没有受到重视,她可以是出版商赚钱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媒体抢眼的新 闻,但在文学界,虹影的位置在哪里呢?谁会给她排排座呢?她在什么档位?一位作家只 要稍有影响,就会在文学圈给定一个恰当的位置,但是虹影没有。这事有点蹊跷。对虹 影的写作,人们拿不定主意——当代文坛从来就没有多少主意,有的是人云亦云,但因 为有一些参照系,还是不难大体描绘出某个作家的位置。可是虹影没有参照系,她的参 照系都超出文坛常规经验范畴。只要看看她在国内出的几本书,封底印满了欧美大牌报 刊名人大家的评语。最近由花山出版社推出的《K》,封底更是铺满了令人眩目的评语 :老牌的帝国主义报纸英国《泰晤士报》领衔,后面有瑞典的BTJ杂志,《哥腾堡邮报 》,《首都日报》,随后还有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再加上国际 国内各路大牌评论家助阵,铺天盖地,大有炸平庐山之势。虹影是何方神仙?哪有这么 大本事呼风唤雨?虹影要干什么? 确实,虹影要干什么?不就是出一本书吗?虹影为什么要拉来大旗?看来根本原因还是在 于她对她在大陆文坛的号召力心里完全没底。在台湾,虹影夺下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 在欧洲,Bloomsbury这个老牌的出版业巨子主推虹影,把虹影的书放在伍尔芙和马格丽 特·杜拉同一书架上——这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中国大陆作家都未享受过的殊荣。如果 知道资本主义出版商的如此行径,中国作家没有不大跌眼镜、愤愤不平的。但资本主义 知道什么?他们只懂得变成英语的中国文学,变成英语好不好?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资本主义有它的标准,赚钱则是它的根本目的。当然,虹影在欧洲和台湾眩目成功并 没有使祖国内地的同仁们晕头转向,大家可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虹影谁不知道?关 于虹影,人们早已为偏见所遮蔽,也忘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古训。如果说人们 对虹影过去的作品的水准还拿不定主意,那么,《K》是足以证明虹影的文学才华了。 如果人们没有偏见,如果人们有些基本的文学鉴赏力的话。 《K》可以说是一部专业小说,或者说达到专业水准的小说。所谓专业小说也就是那些 符合我们迄今为止形成的关于小说的标准概念的那种小说。这些概念自欧洲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兴起以来支配着小说的历史和审美标准,所有的艺术创新都在于突破原有的模 式,但最终总是形成一种稳定的小说格式。说白了,专业小说就是好看而又具有相当艺 术水准的小说。处在当今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为适应市场也已经搞得不知所措,人 们以为放弃文学史的前提,直接面对市场写作就是一件轻松自如的事。事实上并非如此 。能够适应商业市场又能保持艺术性,这是当今常规小说最为困惑的难题。 如此说来,从“专业化”这个角度去理解虹影的小说《K》,并不是降低标准的做法。 中国现代以来的小说其实需要补上专业化小说这一课。现代中国小说还没有完成资产阶 级文化建构,迅速就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改编了。现代小说这种形式,说穿了就是典型 的资产阶级文化,不管是浪漫派小说还是现实主义小说,都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文化自 我建构的一种手段。但在中国现代,由于启蒙与救亡的民族-国家事业需要,小说成为 民族寓言叙事,它成为现代性宏大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专业化小说标志现 代性的职业行为,虽然艺术这种东西是个人独创性的,但它总是有一套现代性的标准和 形式。回过头来看一下历史,中国的大多数作家不能写作真正的个人化小说、纯粹阅读 的小说。或者说,专业化小说对于当代中国大多数作家甚至于知名作家来说,并不是一 件轻而易举的事。当今一些被叫好的作家,并没有摸清小说写作的门道,他们的作品很 不专业。当代中国文学经历过先锋派文学的形式主义实验之后,小说已经难以在形式上 作出更多的创新,艺术上的突破也不再有冲击性。不管是作家,还是出版商,都不愿做 纯文学探索的牺牲品,他们更乐于做图书市场的宠儿。在这种情形下,传统小说重新完 全占据主流地位则不奇怪。但现今流行的传统小说,不管是讲述故事,或是人物性格刻 画,还是结构组织和语言描写方面,都显得差强人意。松懈、平淡无奇,不能很好地把 握叙述节奏,故事打不开也收不拢,这些都使当今小说缺乏生气和趣味。虹影的《K》 作为一部常规小说,却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事、人物、情调、结构以及叙述节奏都把握得 相当出色。小说的开头就显示出构思的精巧,这里面显然蕴含了一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 故事。简洁清晰而内涵丰富,自然舒畅却多有奇趣。常规小说确实不在于形式和故事有 多么惊人的革命性,只在于恰到好处多出一点。 如果说这部小说多出一点,就在于它在东西方文化冲突吸引的关系中,创建东方文化 的奇观。这部小说的故事就是经典小说的惯有的情爱故事模式,就欧洲的文学史而言, 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故事,用福楼拜的话来说:所有的名著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 通奸。我说这部小说是一部专业化小说,也就是说它严格按照经典小说的主题来展开故 事。当然,“通奸”这个主题其实蕴含着极其复杂多样的历史内涵。《包法利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红字》……,“通奸”里面隐含着相当复杂的人 性的和历史冲突意义。当然,虹影这代作家已经对历史化的宏大叙事不感兴趣,在她们 的观念中,那些历史与人性的冲突并不构成小说的思想轴心,只是这种故事还映射着一 种文化张力,它可以支持故事以及人物也在一种张力状态中运行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