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实主义(Realism)的概念,起初是由19世纪中欧洲的以描绘“人类真相”为宗旨的一 些画家提出来的,其后移植到文学上。写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包含着这样几个简单的概念 :艺术应当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作家应当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小心的分析,研究当代 的生活与风习,作者在这一刻应当是冷静、客观和不偏不倚的。文学上的写实主义者以 小说家尤以长篇小说家居多,较少涉足诗歌、戏剧,他们声明自己的作品是在以前所未 有的客观、科学的态度审视着人生百态。 写实主义被介绍到中国,大约在20世纪初①(注:参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9~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163页,香港 三联书店1992年版。)。它的到来,恰好因应了晚清以来“新小说”蓬勃兴起的潮流, 为新小说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援,而此前的所谓新小说,好像周作人抱怨的那样,讲了 二十多年“却毫无成绩”,有人还守着陈旧的观念,以为司各得小说之可译可读,乃其 像《史》、《汉》的缘故,与将赫胥黎《天演论》比周秦诸子同一道理②(注:周作人 《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1918),《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1917~1927) ,29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无论在命意还是在笔法方面,由于缺乏新 的话语阐释和理论指导,新小说一直都不能割断它与旧小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③(注: 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前言》,4页,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9年版。)。是写实主义给新小说带来了新的概念,或说新的理论资源:新 小说之新,要它是写实的,写实与否,成为新、旧小说间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五四前后 ,罗家伦、钱玄同等一批学者作家都曾依据写实理论,对流行当时的黑幕小说、四六派 艳情小说和笔记派小说做了批判,周作人辨别黑幕与写实小说的不同,指出写实小说是 “受过了‘科学的洗礼’,用解剖学心理学手法,写唯物进化论的思想”④(注:周作 人《再论黑幕》(1919),转引自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75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茅盾则宣布:“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学只好说尚徘徊 于‘古典’、‘浪漫’的中间,《儒林外史》和《官场现行记》之类虽然也曾描写到社 会的腐败,却绝不能就算是中国的写实小说(黑幕小说更无论了)。”⑤(注:《小说新 潮栏宣言》(1920),转引自《茅盾全集》,18、1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92 1年,北京《晨报》把历来发表在这份报纸上的短篇小说选为一辑,作为“新文学作品 ”的第一次发布,入选的小说包括鲁迅的《一件小事》,“差不多都富于写实的精神, 人道的意味”⑥(注:静观《读<晨报小说>第一集》,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 论资料(第二卷)》,178页。)。文学研究会下的《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也在此 时“鼓吹着为人生的艺术,标志着写实主义的文学”⑦(注: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 ·文学论争集导言》(1917—1927),8页。)。在写实的口号下,新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 的创作出版日趋旺盛,到1925年,吴宓形容写实小说异军突起的盛况,已经是“写实主 义、黑幕大观盛行之中国”⑧(注:吴宓《评杨振声<玉君>》,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 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394页。),而梁实秋谈及西洋小说在这时对中国的影响, 也称赞“‘短篇小说’的体裁在新文学运动里要算很出色的一幕”⑨(注:梁实秋《现 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引自徐静波编《梁实秋批评文集》,36页,珠海出版社19 98年版。)。 写实主义刺激了新小说的写作,在这里更需要指出的是,与此同时,它也启发了与新 小说写法相配合的一种阅读方式。小说虽“为我国古学之一种”,“然衣冠之士,多鄙 不屑道”⑩(注:黄人编《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转引自钟少华编《词语的知惠》,41 页,贵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在读者眼里,一直是一种不入流的体裁,就连晚清 提倡新小说的一些人,也并不看好传统的中国小说,梁启超就曾抱着相当极端的态度说 ,“中土小说……综其大较,不出诲盗诲淫两端”(11)(注: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饮冰室合集》文集,334页,中华书局影印本。),而一般的评论家也往往归纳中 国小说的三大元素为英雄、儿女、鬼神,批评它们的诲盗、诲淫和迷信(12)(注:管达 如《论小说》,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401、409 页。)。然而,当自称“受‘写实主义’的影响太深”的胡适换了一种写实的眼光来巡 视传统的中国文学时(13)(注:胡适《读沈尹默的旧诗词》,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 ,2、1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则不但古代杜甫的《石壕吏》、《羌村》 和白居易的新乐府,都可列入“写实”体的诗,当代吴趼人、李伯元、刘鄂的白话小说 ,也以“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而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14)(注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集》2,7~8页。)。胡适大概很清楚,要改良旧文 学,比激烈否定旧文学更加重要的,是拿出新的文学“模范本”(15)(注:参见胡适《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胡适文集》2,115页。),是从正面指出哪些作品值得 阅读和学习,又为什么值得阅读和学习,新文学既是一个怎么写的问题,也是一个怎么 读的问题。写实主义的提倡,恰好使他推出新文范的构想得以落实,用写实主义的方法 阅读当代作品,可以有新的“今典”出现,阅读古代作品,则可以有新的“古典”产生 。 1917年,胡适与钱玄同以书信方式在《新青年》上讨论哪些文学有价值,所涉及的实 际上就是用什么方法阅读作品的问题,其中关于《三国演义》讨论得最多。钱玄同的看 法,起初还是沿袭了晚清以来的思路:以为《三国演义》宣扬忠孝节义、正统闰统的陈 旧观念,写法上也有缺陷,写所崇拜的人,往往费尽力气而无丝毫是处,好像写刘备成 一庸懦无用的人,写诸葛亮成一阴险诈伪的人,写鲁肃简直成了一个没有脑筋的人,这 部小说“思想既迂谬,文才亦笨拙”,理应在排斥之列(16)(注:《钱玄同文集》第1卷 ,45页、5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然而,胡适不赞成这个意见,他觉 得钱玄同批评《三国演义》的褒刘贬曹,是没能体谅到其作者受制于自己的时代,“彼 所处之时代,固以庸懦无能为贤,以阴险诈伪为能,故其写刘备、诸葛亮,亦只如此” ,类似的例子还有如《水浒传》不以武松为非人道,《品花宝鉴》不知男色为恶事,春 秋时代不以男女私相恋爱为恶德,故有三百篇中之情诗,等等,胡适说,时代不同,风 尚互异,古人的作品需要还原到古人的环境中去读,“此理于读书甚有益”(17)(注: 胡适《答钱玄同书》,《胡适文集》2,33~36页。)。这个理,胡适又叫它“历史的文 学观念”,也就是周作人申明的:“我们立论,应抱定‘时代’这一个观念”,将对古 人的批评与我们的主张分开的观念,“批评古人的著作,便认定他们的时代,给他们一 个正直的评价,相应的位置”(18)(注: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中国新文学大 系·建设理论集》(1917—1927),199页。)。而这样一种观念,首先根植于认识论上的 对“现在(present)”的认同,这与写实主义者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会取 得不同的经验,由此特别重视“文学作品与它所描摹的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一 致的取向(19)(注:艾恩·瓦特《小说的兴起》,3~24页,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4年版 。)。对“现在”认同,便意味着要把作品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当中阅读,“文学乃是人 类生活状态的一种记载,人类生活随时代变迁,故文学也随时代变迁,故一代有一代的 文学”,胡适所以批评张之纯的《中国文学史》,讲什么“欲睹升平,当复昆曲”,简 直就是缘木求鱼(20)(注: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胡适文集》2,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