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在经过作家近些年艰苦的努力探索和苦心经营之后,呈现出一种 颇为令人欣喜的局面。如果粗作盘点,便可发现如《新军旅长篇小说丛书》、《解放军 文艺出版社精品书系(第二套)》、《军旅女作家丛书》、《金锚文学丛书》、《金戈文 学丛书》以及不断出版的零散之作,达六七十部之多,可谓林林总总,枝叶繁茂,已悄 然蔚成一种颇为壮观的气象。军事题材长篇小说有今天较为兴盛的局面,既因为有颇具 实力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一如既往地钟情和专注,又因为有颇被看好的后起之秀带着创造 的锐气和新鲜的感受踊跃加盟进来,从而不断地延长和壮大作品阵容,丰富和充实艺术 积累,使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处在一种持续向上而渐进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完全 有理由评点和指摘每部作品存在的某些不足或明显缺憾,但我们更应当嘉许这些作者对 军事题材的那份热心和执着,更应当肯定这些作品对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做出的重要贡献 ,更应当看到这种不间断地创作使我们对军事文学的未来有理由满怀巨大的期待。也许 我们梦想已久的属于中国军事文学辉煌目标,就是在这种寸行跬步、日积月累中翩然而 至的。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并审视作家们在军事文学前行之路上用浸 满他们的汗水、闪烁他们才华的作品镌刻下的足迹,或许可为今后的新创作找到某种有 益的启示。 一、题材领域的新拓宽 虽不能说题材的拓宽对作品的突破具有终极的决定意义,但从创作的实际来看,追求 生活的独特性和新鲜感确实是某些作品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经过几代 作家多年来的精耕细作,战争生活特别是革命历史生活领域似乎已经成了一片熟地,人 们对它的每一条脉络、每一道沟壑差不多都耳熟能详,再也没有什么处女地可言,要想 在此弄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举已不可能。当代军事题材也没多少写头,到军营里呆上再长 时间也没什么感觉,总也激动不起来。这些见解未免都失之偏面。仅以远去的历史而言 ,它事实上是永远也不可穷尽的,其浩瀚与广博正如汪洋横无际涯,我们曾经进行的所 有创作,加起来也不过是在这个无边汪洋上留下的一道道有些图案的航迹。历史生活对 于文学的价值既在于它的深邃感和丰富性,它永远深不见底;也在于它的时代性和穿透 力,它永远不会老去,其思想或审美的基因总是顽强地存活于现实之中,让我们因为历 史而丰盈,因为生活而充实,因为感悟而深刻。 一些作家总是不知疲倦地探寻着历史,悉心地捕捉着从历史深处传出的种种讯息,并 通过作品引领我们走进战争历史或军事生活之门,我们便瞥见了别样的风景。姜安的《 走出硝烟的女神》的创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说写的也许只是作者采访中偶得的一个 故事,这样的故事被丢在时间的角落和历史的深处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战争生活 中的女性既是伟大的,也是悲剧性的,这在许多作品中已屡见不鲜,而对于那些怀孕了 的女性们,更是把伟大和悲剧都推向了极致。她们因为爱与婚姻而拥有了果实,而当战 争一旦来临,她们便是最柔弱的一群,成了累赘与包袱,在极其危急的关头,必须凭借 自身顽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勇敢地沐浴横飞的弹雨,经历残酷的考验,拯救自己 和所孕育的新生命。这种既寻常又不寻常的故事,如品质较高的文学矿苗,深深地吸引 了同样作为女性的作者,使之忘情地奋力开凿,在获得充足的矿石后,富于热度地将其 冶炼熔铸为一部厚厚长篇。故事原型中的五十位孕妇的遭遇已经够传奇的了,而作者又 按生活的可能性进行了必要的虚构与加工,在作品中增设了警卫班,并颇具匠心地描写 了他们为保卫新生命的诞生而作出的不同形式的壮烈牺牲,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 现力。同时作品又以此为对比,描写了新生命艰难而扣人心弦的不同诞生。这就让读者 时时面对和思索战争中的生与死的问题,并通过生与死这两种最对立的形式揭示战争最 本质的内容,使作品具有了相当强的震撼力。作品描写新生命的诞生,寓意着新中国的 诞生是随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而诞生的,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艰苦卓绝和壮丽辉煌。书 名虽冠以“女神”,作者在描写中却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极力表现女性们平凡普通甚至有 缺陷的一面,细腻刻画她们在战争环境中的极为真实情感和心态,表现她们怎样勇敢地 接受战火的无情洗礼,在恶劣的环境中担负和完成生孕的伟大而神圣任务的。她们的存 在和行动,她们的心理和情感,都是女性对于战争生活的不加掩饰的折光,使战争生活 富于了更为绚丽的色彩,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充分体现了生与死的全部意义。当五十位孕 妇带着五十个完好无损的新生命,疲惫不堪而又骄傲地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走出浓烈的硝 烟时,谁能不认为她们已伟大动人成真正的“女神”呢?我想这部作品对于题材的开拓 ,不只是确立了作品本身的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故事类型,应当受到足够的 重视和肯定。 表现地下党革命斗争经历的作品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真是太多了,并且多以类型化的 故事模式与人物形象同观众与读者见面,形成了相当固定的接受定势,以至于人们一接 触这类题材,就大致能想象或猜度出故事的展开和结局,作品所具有的品貌与成色。其 实这类生活并非只属于戏剧性、情节性、惊险性一路,它同样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学含量 ,同样有着充分的可开拓性。《英雄无语》正是走了这样一种截然不同的路数而出奇制 胜的。小说只是以地下党即爷爷的斗争生活为引线,而着力点则是描绘那个特定时代中 的几个人物,如奶奶、每、细妹、三叔公等人沉重悲壮的命运,以及在种种生活形态下 所呈现的真实的、具有很高认识价值的人性。而这种命运的展示和人性的袒露是如此地 荡人心魄,以至于使我们深信,读者在阅读中早已把作品描写何种题材这样一个问题置 之度外,而专注于对人物命运的深度思索与关切,沉浸于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感悟,而不 再是陷在紧张情节的演绎之中亡命奔驰。这是作者对题材的开拓性努力使题材本身获得 了新生,提升到了真正堪称文学的层面。比较起来,作品中的英雄似乎并无多少人们司 空见惯的、光彩照人的英雄性。其形象较为扁平甚至有点模糊不清,其处境虽然险恶, 经历虽然曲折,但并不惊心动魄,甚至有些索然无味,但这种未曾被人为拔高的地下斗 争经历似乎来得更加真实可信,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未被粉饰的生活原貌,是一个革命 家庭具有浓郁时代风貌和地域特征的人情画面。对于这部小说而言,就像是作者精心制 作的一个画框,圈住的是一道有深意藏焉的风景,是那样富含让人留连的魅力。面对这 部作品,我们感觉到了题材的宽度,检视它旧日的风景,它依然充满无尽的诱惑。 反映西藏的题材近些年走热的趋势不减,但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却是 独出机抒之作。将当年十八军进藏的历史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加以表现,对于从未涉笔长 篇的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也是一种挑战。这个题材曾有报告文学问津,但似乎并 不广为人知。不过小说又毕竟不同于报告文学,即使将此类题材写成战史体的小说也肯 定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作者很显然利用或发挥了自己写作的特长,即在作品的结构和抒 情性上着力,拿历史与现实对接,来揭示与西藏有关联的两代人的经历和情感,以求产 生很强的撞击力,打动和感染读者。作品主人公欧战军火热而粗砺的性格与白雪梅柔美 而细腻的内心,在进军西藏那种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中,在雪域高原那种艰苦卓绝的环 境中,由遥远牴牾到靠近相融,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相逢相交 时的生硬逐渐被相知相爱缝合和融化为密不可分。而生活在现实中的年轻一代,虽然爱 情与婚姻的选择高度自由,却并没有使他们消除感情的困扰,过得幸福美满,相反彼此 之间时时发生龃龉隔阂,情感日渐稀薄,甚至越走越远。小说通过两代人独立而又交叉 的情感纠葛,延展了历史题材的生活空间,巧妙地勾勒出了多种情感维度,不仅使作品 具有了尽可能多的文学容量,也使我们得以进入那种时空去解读那些为我们所陌生的人 和事,去品评那些令人兴味无穷的遥远而别样的生活。其他长篇小说如乔良的《末日之 门》对未来时态战争的幻想和假定,简嘉的《兵家常事》对文革中一个团球队悲喜剧的 回眸,郭富文的《天净沙》对时代大潮下军人心态的把握,朱秀海的《波涛汹涌》对海 军潜艇生活的表现,黄国荣的《兵谣》和陈怀国的《遍地葵花》对基层部队生活的切入 ,都可称作是对题材的一种拓展,都有独具只眼的发现,殊可褒奖。而李亚的《金色大 雨》对98大抗洪的表现,又是对最新重大事件的快捷反映,也是很值得首肯的。其实, 对新题材的寻找和表现,并非是猎奇或走捷径,恰恰要下真功夫到生活中去作披沙拣金 般的寻找,并作费尽心思的提炼和推敲。一旦火花出现,便容易喷发成耀眼的火光。这 便是上上下下反复强调应当深入生活的要义。上述作品从素材到感受的获得基本上都源 自于生活,它告诉人们,要在创作上取得突破,生活是最重要的途径,必须善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