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以下凡引此书, 只在文中注明页码)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投降史,也是一部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的 精神蜕变史,具有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或者说是精神病史研究的价值。《沧浪之水》是近 年来难得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它从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遭遇入手,真实、细致地 写出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90年代也是当下 现实境遇里的遭际与蜕变,深入地写出了这一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中的内 心矛盾与精神变迁,具有发人深省的警世与醒世作用。 池大为是小说的主人公,他1957年生,出生那一年其父池永昶因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 。1977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本科加研究生共读书8年。1985年回原籍,留省卫生厅工 作。这时的池大为,受70年代末至80年代理想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影响,继承其父精神和 中国几千年来优秀文人的传统精神,还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他的人格理想就是中国 传统文人那种宁折不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理想,他的人生态度就是中国传统知识 分子那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生态度,他的价值观念就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所秉持的 胸怀人类、着眼历史、民重君轻、天下重而个人轻的价值观念,因而他能坚持真理,维 护正义,痛恨腐败,敢于仗义执言,蔑视奴颜媚骨。是为“望星空”时期。然而他生活 在一个官本位、权力高于一切也重于一切的具体社会环境中,他的现实境遇是,在权力 漩涡之中,所有人都要围绕权力的核心作向心运动,否则,或者流向边缘,或者被淘汰 出局。一个具体的单位就是一个圈子,他所在的圈子的核心就是马厅长,然后以马厅长 画线,游戏规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明白,中央和省上虽然权 力大但都不管你,其他人——你的周围人和底下人也管不了你,只有这个人掌握着你的 命运。因之,大家就像向日葵一样只围绕太阳开放。这就是俗世的生存规则。然而在新 来乍到、年轻气盛的池大为看来,惟有天下和千秋事大,其他事都是“臭虫屁”,都是 “芝麻”。星星是天下、千秋,也就是人类和历史,而芝麻是俗人眼里的一切,如房子 、位子等等。然而现实生活却正是由这些“芝麻”构成的,你可以鄙薄“芝麻”,却不 能无视“芝麻”,因为你不解决这些“芝麻”问题,这些“芝麻”每天就要烦恼你,困 扰你。池大为就是在“芝麻”的无限烦扰中狼狈不堪。而在卫生厅这个具体的生活和工 作环境里,你要不被“芝麻”困扰,就得向权力中心靠拢,仅有清高和傲骨是不够也不 行的。小说中有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是两类人的典型,一个是极力向权力中心贴近的 丁小槐,奴颜婢膝,被池大为斥之为“狗人”。一个是晏之鹤,清高正直,池大为尊之 为“老师”。论人格,论水平,正像两个人名字一样,一个是地上的“槐”,一个是云 间的“鹤”,有云泥之别。但丁小槐却步步高升,能先人一步住进大房子,孩子能上好 学校;而晏之鹤到了只是一个闲人,究困潦倒。晏之鹤对池大为说过一段话,既是对池 大为的开导,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我年轻的时候,比你还清高,清高的结果是清 而不高,白白的给别人做了垫脚石,到头来一钱不值一无所有一败涂地。”(第148页) 正是这些“芝麻”逼使池大为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从“望星空”渐渐转变为“捡芝麻 ”。从“望星空”到“捡芝麻”标志着他从放眼世界到关心自己,从理想归于现实。池 大为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最终向权力投降。 应该说,池大为抵抗投降还是坚定而决绝的,为此他舍弃了3个很不错的恋爱对象。不 仅如此,他还可以忍受被贬到冷清的中医学会坐冷板凳数年而不叫屈,不以为苦。池大 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血液里毕竟流淌着其父及其父所代表所继承的中国文化 人的血性精神。池大为的转变确实是艰难的,痛苦的。然而正是艰难才显示出这种转变 的惊心动魄,愈是痛苦愈是显示出这种转变的代价的沉痛。 池大为向世俗权力投降的三步曲及命运是:抵抗——挨整受屈,投降——小有恩惠, 紧跟——步步高升。投降是难的,因为这种投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投降,是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投降,这就意味着必须完全彻底地杀死过去的自己,重新脱胎换骨,灵 魂深处暴发革命,然后才能“重新做人”。投降的目的不是放下武器,不再抵抗,而是 要在对方阵营里分一杯羹,甚至连锅端,这样的“重新做人”,就不是简单的拍马巴结 做个“狗人”就能奏效的,而是要做恶人,要将良心喂给狗吃,然后换上一副黑铁之心 ,脸厚心黑所谓“厚黑”,心明眼亮分清敌我,关键时刻出卖同志和朋友,紧跟的同时 还要冲锋陷阵,拼命保护主子,一切替主子着想,由“杀身成仁”到“舍命保主”,这 才能邀得恩宠。这些都不是夸张和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逻辑,池大为这样做了, 果然如愿以偿,最后取马厅长而代之,成了这个圈子的核心。 投降之前,池大为思想上是清醒的,人是什么,怎样为人,他很清楚,而生活中是迷 茫的,因为现实没有给他提供展示理想的空间,他不知道如何迈步;投降之后,他行动 上是清醒的,做什么和怎么做,他都很清醒,而精神上却是迷茫的,那是一种深层的迷 茫,大雾弥天,他只能看到脚下。池大为后来明白知识斗不过权力,他就力图掌握权力 ,幻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结果掌权之后怎么样?原来权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架庞大的机器,有其自身的运转机制和规律,而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池大为无能为力,要按原来的理想做事就要“与汝偕亡”,甚至是自己亡而“汝”还照 样存在,池大为不想牺牲自己,也就顺乎潮流,见风使舵,萧规曹随,与时俱进,一样 的弄权用术,弄虚作假,任人惟亲,排斥异己,成了马垂章第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醒的迷茫,迷茫的清醒,这正是90年代知识分子整体的精神状态。 《沧浪之水》反映当今知识分子的现实遭遇及其心态,揭示出的不是个别知识分子向 世俗权力的投降和精神蜕变,而是90年代知识分子在理想幻灭之后的全线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