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 在中国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提出是社会的进步,是妇女地位的重要提升,它带着浓 郁的女权主义色彩。 如何界定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呢?这是我国理论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争论不 止的。很激进或是很先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认为:以敌视男权社会文化中 心、解构男性中心秩序,与男权中心话语作斗争,以女性“身体书写”等创作方法为首 要,称为女性主义文学,认为只有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种观点主要来自西 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它最早发祥于18世纪的西方女性主 义,严格说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是与妇女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社会思潮。 在西方,女性文学自觉意识的形成、确立,是伴随女权主义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尔后的历史进程里,西方的先进女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找到了思想解放的 灵光,她们或走向生活实践,或闭门挥毫,以叛逆的姿态与男权中心话语斗争,争取平 等与解放。女权主义文学从‘浪漫小说’、个人化的‘自传’述说,到以埃莱娜·西苏 、凯瑟琳·G·伯克为首的法国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倡导的‘女性身体书写’,从现 实地反映妇女的悲惨处境和她们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念,到主张‘从身体出发,通过自己 ,妇女将返回到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肉体讲真话’(林树明 著《性别与文学》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这种‘身体书写’,在女性写作上,算是达到 了一种空前的境界。”①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很积极的意义,她使传统的、以男性 为中心的性别角色受到了公开的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西方的女性文学为什么总是含有深刻的女性主义?政治上,西方的革命相当程度地忽 略了妇女作用,因此她们的解放往往要靠她们自己的团结与战斗。而在中国妇女的解放 是整个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女性们也是革命整体中的一部分,就总体而论,中国女性文 学虽然也很关注男性中心话语下的妇女的命运,更重视政治与社会,虽然中国妇女解放 的程度并不彻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广大农村),性别 歧视和压迫还相当严重。但这些问题,总是被当作更大范围内的社会进步与社会解放问 题来观照和反映,中国女性的彻底解放是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解放和进步的”。②所以“ 中国女性文学不必追求西方女性文学相同的尺码”③。也不能把男性作为假想的敌人来 对待。也不能发动无端的性别战争,而更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的、中国特色的女性文学 。 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及批评的勃兴是与女权运动分不开的,1848年首届女权大会在美 国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以后,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而20世纪 60~70年代“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运动,更是就妇女所有社会生活方面,包括文 学和历史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世界范围内妇女文学蓬勃发展,在日本、法国、 美国、英国等国家女作家层出不穷,特别是英国历史上产生过乔治·爱略特、勃朗特姐 妹、简·奥斯丁、巴勒特·白朗宁、弗吉尼妮·伍尔夫等重要作家,她们精心地打造着 “自己的房间”,坚定地喊出了女性的性别之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有上面点名的 几位英国女作家“写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之外,应该说较多女作家的作品还没有超 越女权主义的网络,她们的‘房子’还不是自己的文学创作室,而是张扬女性主义的思 想作坊。”④不过女权运动大大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和繁荣是毫无疑问的。 在中国,“‘五四’时期无疑是女性文学的起点”(陈骏涛语),因为我国古代女性是 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作为男性文学的附庸,古代女性文学同样无女性意识可言”( 盛英语)。直至“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意识,中国包括湖南的女 作家们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用自己的创作实力建构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并 形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陈骏涛语)。而新时期的到来,改革开放及思想 解放运动的迅猛发展,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特别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引进,给中国 的女性文学发展带来了生机,“并且形成了继‘五四’之后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陈骏涛语)。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呈现多元状态,针对女性文学、女性 意识争论颇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就自己的见解对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作 以下界定: 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特指1900~2000年湘藉的、或长期在湖南工作和生活的女作家( 其中不包括女文学评论家)所构建的文学。它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包括女作家创作的女 性主义文学,也包括女性意识很强的或淡化的或超越性别或无性别意识的文学,它还包 括思想形式、艺术与语言形式,总之它“包括女性生活在内的和超乎女性的全人类生活 的一切精神和意义的文学”⑤并“无一例外地包含着女性文学的两个世界——内在世界 和外在世界。”⑥因此,在对湖南女性文学进行文学评述时试图用“两种眼光——女性 的眼光和中性的眼光。”⑦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