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文学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终于于年末纷纷亮出了各自的底 牌。小说以石钟山的《父亲进城》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为突破口,再一 次证明,广大读者还是喜爱现实主义力作;散文在各种形式的名称探索后自觉很是无奈,不 得不喊出“散文向哪里革命”;诗歌则以《诗刊》明年改为半月刊,进一步强调青年读者的 重要性。进入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以其轻骑兵的姿态,一度成为文学界关注的文体,并与 小说、散文、诗歌共舞,成为文坛的四大件。今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先后举办了庆祝建党 80周年“共和国的脊梁”大型报告文学征文活动和首届“正泰杯”报告文学评奖活动。11月 30日和12月1日,他们在北京又举办了2001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张锲、周明、傅溪鹏 、陈昌本、崔道怡、阎纲、李炳银、王宗仁、赵瑜、王宏甲、何建明、徐剑等50余位报告文 学作家、评论家、新闻记者到会,就当前报告文学创作进行一次“盘点”。既然是一次理论 性盘点,笔者便集中进行小结,以飨读者。 一、报告文学在当前文学创作的主要样式中,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显学”。其特征在于 它与时代同步,它是被读者不断地对真实、对信息的呼唤声中产生出来的。在国外,我国报 告文学创作已经引起关注。 二、报告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应该说,文体的繁荣与这个时代 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其中,对信息的依赖和对事实的尊重是报告文学的基础,也是生命。同 时,报告文学作为文学文体,它也是一种创造,并不是机械的接触事实,它需要理性精神的 把握、处理,从一定意义上说,理性精神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因为,报告文学不只是在传递 信息,它同时也是知识分子把握社会人生的一种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失去理性把握, 就会被事实所湮没。 三、在传输手段非常先进的时代,报告文学创作不能和新闻较劲,必须找到强烈的新闻性 所不能达到的空间层面。否则,也会被新闻所湮没(如森林大火、洪水灾害等)。像过去有人 所强调的“天天新闻性”,在今天看来就有所局限。所以,那些具有史志性的东西,不要轻 易排斥于报告文学之外。但这并不是说,报告文学就可以弱化新闻性,它毕竟是一种敏锐感 知社会的强势文体。 四、报告文学的价值是多向度的。它在传达信息、推出典型形象的同时,也在承担着文学 创造的任务。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报告文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正如塑造典型,报告文学并 不 一定每篇都能这样,更何况有些人物是生活的典型,但不一定是文学的典型。 五、对于报告文学形式的变化,要有客观分析,不能随意以长短论轻重,长与短是形式对 内容的呼唤。它既可以是轻武器,也可以是战斧式导弹;如果需要交响曲,就不一定用乐器 独奏。 六、如今的报告文学越写越难,原因是各种题材都被强手占领了。因此,作家就面临着一 个超越自己的问题。作家寻找生活,生活也在寻找作家。这就要求作家要不断积累知识,不 断开拓自己的艺术空间。报告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固然有造成轰动性的可能,但也有很多需要 人 们关注的题材等待作家去开拓。 七、报告文学20余年来,之所以被广大读者喜欢,主要是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思想 性和文献性。但从近些年的作品看,其艺术性还有待提高。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要 求作家不能胡编滥造,必须深思熟虑;既然要深思熟虑,就要努力使其成为艺术精品。 八、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理论亟须加强,一个作家应该懂得社会给提供了什么,社会要求的 是什么,社会允许的是什么,作家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报告文学在宣传时代精神的同时,也 要充分发挥文学监督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理论上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九、报告文学关注社会问题较多,而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关注过少。有些作 家一介入经济工作,就怕被别人嘲笑为炮制广告文学。在市场经济异常活跃的今天,作家不 关心经济生活,无论如何不能算真正与时代同步。因此,作家应该理直气壮地深入到经济生 活领域。 十、报告文学自然是报告真实的生活,它既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物。但从现在的报告 文学作品看,在很大程度上像在写传记,故事和人物叙述得太完整,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很少 ,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所以,在今后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要多提倡短小精悍的截 取生活横断面的小报告文学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