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09-0093-05 当我们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深刻的思想家时,鲁迅作为文学家的艺术风范常常在我们的学 术阐述中隐退,当我们确认鲁迅卓越的文学成就时,鲁迅作为杰出的批判者和文化建设者的 人格风范在我们的描述中常常显得较为遥远。这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似乎很难将一个立体的 鲁迅在一定的学术成果中完整地呈现出来。鲁迅研究的这种尴尬状况似乎在别的作家研究那 里很少发生,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鲁迅这个研究对象太特殊:他的每一面对于现代中国文 明史而言都是一番极为经典的呈现,同时他的每一面都构成了对另一面的龃龉甚至消解。在 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每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都可以算是“球形发展的天才”,向我们展示着 他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和人格风范等若干面上的内容,可没有一个像鲁迅这样将这几个面 上的内容以如此强烈刺激的方式诉诸于历史和关注历史的人们,且每一面皆成为人们热衷于 引述或谈论的话题。鲁迅,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文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这 个时代的一种多面体的精神资源。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似乎可以跳出具体的鲁迅解读,在较为 宏观的鲁迅认知意义上确认鲁迅作为现代精神资源主体的价值。 一、精神现象与精神资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作家为现代学术展现的是他们各自的精神现象,而鲁迅为现代学 术乃至现代文化提供的是丰富的精神资源。这就是鲁迅这个历史人物之不同于他同时代其他 人物的关键之点。的确,无论从直观的历史感触还是从理性的学术推论来判断,鲁迅在中国 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虽然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明史上又绝不是 兀立特行的特例。一个精神产品创造者(当然包括文学创作者)的思想文化贡献连同他的美学 追求和人格操守,只要得到一定的社会承认和相应的历史认可,便共同构成了一定历史文化 语境下的精神现象。这就是说,任何一个进入研究者视野的作家都具有一定的精神现象意义 。但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家所担负的历史价值却远不止于展示这样的精神现象,而往往深刻地 体现为代表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良心,代表着一定时代民族文化精神,并足以对民族的 后 续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资源。一定历史时期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厚重性可取决于诸多精 神现象的积累和叠加,一定时代民族文化的高峰标识则来自于对精神资源的确认与考察。任 何时代的理论话语都往往会从代表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标高的精神资源汲取养分或者寻求灵 感,这样的一种资源性运作甚至常常会溢出精神资源主体所涉历的主要领域而向各个思想文 化领域辐射,于是当代中国会出现所谓“言必称鲁迅”的现象。——“何必言必称鲁迅” ?曾有人作出这样的反诘;在没有弄清精神资源与一般精神现象之区别的理论背景下,这样 的诘问实在算不得怪异,而当我们明白鲁迅之博大、深刻及由此形成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和人 格内涵已经作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无可争议的标高取得了精神资源意义之后,对于所谓“言 必称鲁迅”的现象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从另一方面说,类似上述“何必”论的种种关于鲁迅奇谈怪论的出现,恐怕也可以归咎于 鲁迅研究界疏于从精神资源意义上研究鲁迅且把鲁迅的精神资源与一般精神现象区别开来。 所有的精神现象都能够组合成一定的精神资源,但从各自所属的人格主体而论,一个精神资 源 与一般的精神现象的区别是原则性的。这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在精神含量的相对广博与偏狭 ,精神构造的相对复杂与单一。我们的鲁迅研究往往习惯于将鲁迅当作一般的精神现象,在 其广博的精神内涵中抽绎出偏狭的一绺,在其复杂的构造中离析出单一的框架,这不仅使得 鲁迅的历史影像更趋于抽象和干瘪,而且也确实很容易引发这样的质疑:“何必言必称鲁迅 ? ”鲁迅难道不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为数众多的文化先贤和文学巨匠中的一个? 我们的鲁迅研究以走近鲁迅、解释鲁迅为指归,总是试图在鲁迅世界中抽绎出较为单一且 统一的精神品质以解释鲁迅精神现象的深刻别致,这方面的学术收获是巨大的,在近20年中 ,更是新见迭出,成果卓著。但是,这些成果一直将鲁迅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在解读,满足于 在自我的学术体系建构中“理顺”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在给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之后, 鲁迅便成了一个精神矢向比较单一的自给自足的封闭价值体系,这样的结论显然远离了鲁迅 。鲁迅是一个博大而复杂的精神载体,他的身上乃至他的思想中充满了差异与悬殊,甚至充 满 了悖论和矛盾,这些都足以拒绝任何一种试图“统一”起来的观照。确实,面对一种精神现 象,我们应该而且可能得出“统一”乃至同一的观照,以便抽绎出实质性的精神内涵,进行 轻捷而卓有成效的学术把握,于是我们对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家,都尽可能将他们内在的矛 盾性统一到一个更加抽象的逻辑层面,从内在的同一性上理解他们。但对于鲁迅这样一个精 神资源主体,要作这样的抽绎既无必要也不现实。鲁迅的博大与深刻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 是体现在为我们所把握了的条分缕析的学术表述中,而是包含在鲁迅这一思想主体、创造主 体和行为主体的全部丰富性之中,蕴含在用鲁迅这个名字作代表的整个精神资源的富藏之中 。对鲁迅精神资源内含的任何一种“同一性”的处理都会导致单一化的片面理解,其结果只 能是将鲁迅精神资源降低到一般精神现象意义上,从而造成鲁迅精神资源的浪费。事实上, 任何一种对鲁迅的理解和概括都往往只能涉及鲁迅这座富藏的一个方面,而当我们的研究对 对鲁迅某一方面的精神内涵作同一性理解和概括时,鲁迅其他方面的精神内涵常常会对此起 着一定的冲击甚至瓦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