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2)01-124-07 隋唐五代(581-960)这380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地被视为一个发展段落,但若细加区划,又可以分解为隋代(581-618)、唐代(618-907)和五代十国(907-960)三段,其中唐代独占290年之久,自然构成整个隋唐五代文学的主干。为方便起见,我们这里先分别简力量地介绍隋代文学和五代十国文学的研究情况,再着重考察唐代文学,并将有关隋唐五代文学总体情况亦一并在唐代文学研究中交代。 隋王朝虽是独立的王朝,但国运短促,仅37年时间,文学上未能有突出建树。况且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以前,南北政权还处在分裂的局面下,那时的文学严格说来只是北朝文学的一部分,不能笼括整个文坛。故而文学家也常将隋代文学归之于北朝文学的尾声,附在南北朝文学的时段里叙述。基于以上两个原因,20世纪的文学史研究中很少出现隋代文学的专题性探讨,迄今未见一部著作问世,少量论文亦多是关系到具体作家如薛道衡、卢思道等,罕有对隋代文学的宏观把握。1963年第1期《文学评论》上载有汪之明和余冠英的学术通讯,就“隋代文学是北朝文学的尾声,还是唐代文学的先驱”问题交换意见,惜未作进一步展开。1988年第2期《淮阴教育学院学报》上章壮馀《试论隋唐的诗风》,1997年第2期《齐鲁学刊》上曹道衡《论隋代诗歌》,同年第2期《唐都学刊》上康震《历史的追溯——对隋代诗歌的文化阐释》,以及2000年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张采民的《隋诗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可能是仅存的几篇隋代文学专论,虽有隋代文学(主要是诗歌),一般特色的阐发,而讨论的重心却共同地落到隋代作为六朝向唐过渡的承前启后作用上,足以见出学界注目之所在。 当然,有关隋代文学的研究并不限于这些专论,许多文学史著作都涉及。如曹道衡、沈玉成编撰的《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便设有“隋代文学”专章,除总体介绍外,还评述了十多位作家的诗文创作以及民间歌谣。曹道衡、刘跃进编著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于“后编”亦设有“南北融合时期的隋代文学编年”,对公元590年至618年间逐年发生的文学大事与背景材料作了系统的爬罗梳理。文学资料的收辑则有清人严可均于嘉庆年间编写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中包括《全隋文》36卷,收文700余篇,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出版;今人逯钦立纂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中包括《隋诗》10卷,收诗400余首,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又,今人任半塘、王昆吾编集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其正副编里亦收载隋代杂言歌辞共33首,巴蜀书社1990年出版;再有20世纪以来新出土的石刻、敦煌文献、吐鲁蕃文书以及各种方志里增补得到的隋文,据统计达200余篇,这些都可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隋代文学的材料依据。 与隋代相比,五代十国不仅在时间跨度上稍长(以960年北宋代周为下限,五代历时53年;而若以979年北汉灭国、宋王朝一统为下限,则五代十四共延续72年),且因其直接承唐而来,唐末文人多进入五代(五代固有“闰唐”之称),所以对这一时期文学现象的研讨较盛于隋,而有关唐代文学的著述中也往往包含五代。在文献资料的收辑上,《全唐诗》和《全唐文》里都含有五代作家的作品,清李调元在此基础上编成《五全代诗》90卷(后又补刻10卷),收录五代诗人诗作更为齐备,今人何光清曾加点校,1991年巴蜀书社出版。另有清王士祯初编并经由其门人郑方坤等删补的《五代诗话》10卷,搜采五代诗人的轶闻琐事共1200余条,亦由美籍华人李珍华点校,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外,像林大椿所编《唐五代词》(商务印书馆1931年)、张璋等编《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以及曾昭岷等新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均以五代曲子词为收录重点;而王汝涛编校的《全唐小说》(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和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订的《全唐五代小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亦录有大量五代作品。据此,经20世纪学者的不懈努力,五代十国间方方面面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它足成规模。 相形之下,五代文学的理论总结还显得较为薄弱。1935年商务印书馆刊行近人杨荫深所著《五代文学》一书,共17章,首章绪言和末章民间词曲以外,其余15章即按五代与十国分编,每个朝代或国别各占一章,这可以说是系统介绍五代文学的一部专书,但全书篇幅仅55000字,且多为作家生平事迹的罗列,体现不出文学史家的手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五代文学的研讨基本上是在唐代文学的笼罩下进行的,尽管一般唐代文学史的著述都少不了涉及五代,终不免给人以绪馀之感。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唐代文学研究全面深入的展开,五代文学作为其中有机的一环也开始得到凸现。陈顺烈、许佃玺合编的《五代诗选》于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选107位一玳诗人诗298首,各加注解说明,并列有简要的诗人评介,是第一部五代诗歌的专选。专论当以台湾大学何金兰于1977年写成的博士论文《五代诗人及其诗》为最早,而大陆地区在90年代也出现了一批相关成果,如贺中复《五代十国的温李、姚贾诗风》(《阴山学刊》1996年第1期)与《论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韩云波《五代西蜀词题材处理的地域文化论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兴武刊于世纪末的《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这是一本真正的研究专著,不仅对五代文人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人格心理以及五代诗歌的主题取向和艺术风格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论析,并由此清理出五代诗歌作为唐诗向宋诗过渡桥梁的三条主要线路,这对于以往多将五代诗视为唐诗衍流,无疑是重要的突破。与此同时,一些唐代文学的著述中也加强了五代的研究,如吴庚舜、董乃斌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中即有三章专论五代十国文学(包括有关李煜的一章),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辽海出版社1998)亦设有厚厚一卷《五代卷》(贾晋华执笔撰写),表明这一段文学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