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2)01-005-08 过去一百年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成果。进入新的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应当怎样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简言之,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全部。《周易》(贲卦·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或许是“文化”这一范畴的滥觞。刘向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1]将“文”与“化”连用,但并非独立意义上的词汇,是“藉文德行教化”之义。至西晋束皙《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一句,始成完整词汇。文化的内涵并非静止不动的,一个特定社会的文化格局常常伴随其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审视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基本特征的时候,不妨将“多元文化格局”作为其简单的概括。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是影响这一多元文化格局形成的三方面主要思想,是他们导引着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已经在最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影响至为深远巨大。学术界接受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以之作为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借鉴、甚至成为研究工作的方法论的情况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同时,传统文化的地位尽管不能与古代社会同日而语,但依然得以保持其相当的影响。各民族的文化是适应本民族的社会生活而形成的,它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核因了人们代代相传的缘故而得以留存,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传统亦并未中断,这也是当代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最近20多年,它对我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 思想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文化类型的多样化,这是现阶段这一多元文化格局的外在表现。一方面,网络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等信息时代所特有的各类全新文化样式频繁出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类型依然保持了其固有的地位,并继续发挥着它们的影响。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新的世纪里,古典文学同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诸种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应当成为这一多元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文学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门类,其目的之一即在于使古典文学中所蕴涵的、得以传承文化的那些有价值的内容为我所用,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所用。 古典文学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翻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典籍的时候,古代先民的生命状态、生活情感无不在一篇篇文学作品中真切而鲜活地展现出来。这与文学自身的特征密不可分。文学的存在与表现的独特方式使之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哲学更多地依靠逻辑概念与推理来阐释人类思想的话,文学则常常通过具体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将其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审视一个民族的文化,仅仅关注其思想的抽象概括是不够的,其真实的生存样式和生命状态常常自在地蕴含于它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及风俗习惯之中,这便是文学的独特性之所在。然而,鲜活、形象化只是其表现方式上的特点,这种形式上的特点与其内在价值的可接受性不是一个概念,并不是说具有了这一特点,古典文学所蕴涵的精华就可以自在地显现,就可以不需要经过中介便能为大众广泛接受,古典文学研究就是这一中介。通过审视和解读文学文献,使得那一个时代人类生活的本来面目清晰而生动地浮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一种导向作用,在阐释与解构、选择与去取、褒扬与訾斥的同时见出主体的目的性和倾向性,从而使有价值的那一部分被挖掘和提炼出来。例如民族精神的传承问题,《周易》(大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先生认为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换言之,就是在民族文化中起主导作用而能促进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危机,并力图遏制和化解这种危机。呼唤回归,继承和弘扬古代先民留存的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这一危机的消解。可以说,这部分文化遗存不但不会阻碍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这一进程。抽取了传统文化这一基石的现代化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如上所述,这一精神较为普遍地在文学遗产中通过形象及情感等艺术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将其概括、抽取和揭示是研究者的任务,古典文学研究的价值及意义也正在于此。这便是传承文化,这同时亦是建设文化。 同时,毋庸讳言,这种传承文化的工作并非人人所为,人人可为。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的国家,传承文化的责任都在知识分子肩上,例如中世纪欧洲教堂里的神父(后来是大学)、古印度婆罗门种姓中的一些人、东方佛教国家寺庙里的僧侣、中国古代的士,等等。这种状况至今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包括古典文学研究者在内的知识阶层仍然是当代社会传承文化、建设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把这部分人与大众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