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2)02-0081-05 杨朝英是一位散曲作家兼编选家。他首开元人选元曲之风,先后编刊了《阳春白雪》与《太平乐府》二书,现存全元散曲的半数赖之以传,杨氏也作为保存元曲的第一功臣而著名于散曲学史。为了全面而确切地理解和把握杨氏的曲学理念及其成就,首先有必要对他的年里、活动以及编刊曲选的时地等有关背景情况略作考述。 一、关于杨氏年里和《阳春白雪》的编刊时间与地点 杨朝英号淡斋,青城人。元代县名有二青城,一在山东,一在四川;此外宋代汴梁城外还有祭祀天地的南北二青城。故杨氏究竟是山东人还是四川人,抑或是河南人,目前曲学界已存在三说,但未见有人提出判断的根据。这个问题关系到对杨氏曲学特点的确认,故须预为澄清。我们认为杨氏系南方人,为四川青城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列举理由如下。其一,杨氏闭口韵与开口韵不分,所作【水仙子】“寿阳宫额得魁名”小令,韵脚用“名清印今英寻村”七字,被周德清讥为“开合同押,用了三韵,大可笑焉”[1]。一般说,开口韵与闭口韵混淆是南方人的语音特点,北方人不大容易犯这类错误。无独有偶,明代大词曲家杨慎的曲作中也不乏这类开合同押的毛病。例如他的小令【北正宫·醉太平】《新愁厮禁》和【南商调·黄莺儿】《秋夕忆别》皆用闭口的“侵寻”部韵字,中间却杂入开口的“真文”韵“印”、“恨”、“烬”等字。王世贞《曲藻》曾批评说:“盖杨本蜀人,故多川调,不甚谐南北本腔也。”杨朝英在散曲用韵方面发生的毛病如果不是与杨慎偶然巧合,那他就该是蜀人。其二,以入声作曲,不熟悉北曲“入派三声”的语音规则。他有五首【殿前欢】小令,起句皆作“白云窝”,以求与此调首句“仄平平”的格律相合。这是由于他不懂“白”字在北曲中已经入派平声,不能再当仄声字来用而发生的错误。因此也被周德清抓住,当作“句中用入声,不能歌者”之例予以嘲讽。“入派三声”的实质就是以中原音系为代表的北方语音消失了入声一调,原中古音入声字分别转化为平、上、去三声。根据对元曲家尤其是北方籍曲家的调查统计,其作品用韵都严守着入派三声的规则,几无例外。表明北方人制曲一般不会发生像杨朝英那样把“白”字仍读入声,并计入仄声类的错误。其三,为杨氏《太平乐府》作序的邓子晋自署“巴西”,是为蜀人。邓氏既非曲家又非名人,杨氏请他为自己的曲选作序,有可能是因了同乡关系。此条单独本不成其为理由,但有了以上两条,则可作为一条参考证据。根据以上情况推断,杨氏里籍应为四川之青城,而非山东之青城县,更不可能是“中原音韵”的故乡河南地区。 近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据周巽《怡情集》卷五《上欧阳玄》诗序,推测杨氏系“青城人而家于龙兴(今南昌)者”;另据张之翰《杨英甫郎中淡斋》一诗,认为英甫当为杨氏之字。可以信从。此外,从他的散曲作品和所编《阳春白雪》透露的信息看,如同钟嗣成、贯云石等众多元曲家一样,他于1324年前后曾流寓江南,而那里恰恰是元代中后期曲家们的集散地和活动中心。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下面对《阳春白雪》编刊时地的考辨再加说明。 《阳春白雪》是元人散曲的第一部选集,开创了曲学编纂学的新学科,影响很大,流布特广,历有多种传本。关于其编刊时地,这是互有关联的两个问题。确定杨选的编刊时间,贯云石序当然是一个重要标志。此序虽未署年月,但可推断作期。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皇庆(1312-1313)中贯酸斋序之”;杨镰等《贯云石作品辑佚》135页说得更具体:“这篇序写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这无疑是说贯序写于作者在大都任翰林学士期间,杨选亦编刊于此时此地。孙说的根据可能就是贯序中的“年来职使稍稍暇顿”一句,杨镰等解此句为“今年我任职使官,公务不那么繁忙。皇庆二年二月拜翰林学士”。其实此句还可解作近来退职之后,有了闲暇。那么就是贯氏于延元年(1314)“称疾还江南”之后。这一点十分重要。可以由《阳春白雪》所收贯氏的许多隐逸曲子得到内证。下面只列举他的【双调·清江引】三段,见于各刊本与抄本: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竞功名有如下坡车,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入安乐窝。 避风波走入安乐窝,就里乾坤大。醒了醉还醒,卧了重还卧。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 弃功名如敝履的“昨日玉堂臣”,明显是作者辞却翰林学士,称疾还江南之后的夫子自道;“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正是序中“年来职使稍稍暇顿”的具体注脚。据此可认定贯序作于元仁宗元年(1314)贯氏退隐江南之后。另外,贯序中还有“北来徐子芳滑雅,杨西庵平熟”之句(注:“北来”据元刊本,九卷抄作本“比来”,与下句“近代”在时间上矛盾,“比”当为“北”之误。),也流露出写于南方的口气,可以作为旁证。至于贯序写作的下限,则容易确定,就是泰定元年(1324)五月,这是贯氏逝世的时间。据此可以推定《阳春白雪》的编定时间在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到泰定元年(1324)五月之间,并且能够进一步推断其编刊地点是江南。选中描述苏杭风景的曲作特多,这一内容特征也与上述推断吻合。我们还可再找证据进一步缩小时间范围。《阳春白雪》九卷抄本和十卷刊本中皆选收无名氏【双调·新水令】《大明开放九重天》一套,中有“庆吾皇泰定年”之句,应为泰定改元朝臣颂圣之作。此套可能是选中作期最晚的,如果不是重编本后来增人,那就可以确指《阳春白雪》的编定必在泰定元年之初,贯云石序也作于此时,而不可能再晚。这不仅因为贯氏于本年五月逝世,而且周德清在同年九月已对刊刻流行的杨选作出了反映。从刊出到周氏看见,总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