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文学的倡导和确立,是由1917年到1925年这个历史时段的新文学活动和新文学创作人才完成的。这些新文学人才开展的活动和创作,显现出创新性,是一批具有创新特色的开拓型人才,以其为主体形成一个较大的人才群体,聚合了各种各样的新文学人才。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学,是集结他们的旗帜,是组合他们的粘合剂。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新文学开拓者群体 开拓型人才 创造新型中国文学 粘合剂 本世纪初,是中国思想界、文化界剧烈变革时期,时代的激流涤荡着中国文坛,使中国文学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诞生了新型的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有几千年辉煌历史,它的嬗变,绝不会一朝一夕完成;中国传统文学有几千年灿烂业绩,新型文学必须显示强大的活力和实力,传统文学方能完成向新的层面发展:中国新文学是在一定时段中,一批拓荒者共同创造的,他们旗帜鲜明地朝气勃勃地开展新文学运动,他们创作了新颖繁富的新文学作品,社会影响强烈而广泛,标志着一代新型文学的产生和确立。 新文学拓荒者——一个历史时段的一批人 打开开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史,我们发现:从事新文学活动和新文学创作的个体,人多势众,气势夺人,文学革命,生动活泼,文学创作,蓬蓬勃勃。但是很难论定哪位作家,哪部作品,标志着新文学已经确立:完善地全面地体现了新型文学的特征,并且社会影响巨大,实力不可抵御,由于他的诞生,旧文学暗然失色,新文学的存在,成为不可撼动,不可逆转的现实。可是把开创时期所有的新文学活动家、创作家,做为一个整体考察,异常引人注目:人数众多,作品浩繁,对社会震动强烈,既有广泛的作家、作品做基础,又有一些杰出的作家、作品为代表,有将有兵,有主有从,威武雄壮,蔚为大观。 产生这支新文学运动的队伍和这批新文学作品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个历史时段:1917年—1925年。 从1917年文学革命爆发,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其间虽然已经产生了不少文学活动家,已经有许多新文学作品,而且一些代表新文学最高水准的杰作也有问世,文学社团出现,文学流派初见端倪,但是还不足以表明新文学已经确立。直到1925年新文学才建设成功,成为坚实地竖立在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从中国新文学运动考察,发展到1925年,全国文学社团及相应的刊物,已经增加到一百多个,气势宏大。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功勋卓著的四大文学社团为代表的文学社团,繁花似锦,几乎覆盖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覆盖了整个中华大地,它们互相促进,争芳斗艳,共同推动着新文学前进。1925年文学革命力量,击退了复古派继1919年、1922年以来的第三次反扑,自从甲寅派的这次反对新文学的复古活动失败以后,复古势力一败而涂地,再也没有组织成功影响范围较广的对新文学的反攻。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在炽热的政治斗争面前,原来互相配合共同创立新文学的文学革命队伍迅速分化,有的积极投身实际的革命斗争,有的趋附反动势力,有的彷徨、消极、颓废。1925年成了新文学活动、新文学创作队伍,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早期共产党人倡导的革命文学运动,经过20年代初的推动,发展到1925年,不仅革命文学理论通过《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蒋光慈,1925年)、《论无产阶级艺术》(茅盾,1925年)、《文学者的新使命》(茅盾,1925年)等,阐述得更加明确、系统、周全,不仅有了革命文学社团、刊物和创作,而且“五四”时期已经名播四海的一批文学创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等,也都参加了革命文学运动,使革命文学蔚成气候。至此,1917年发动的文学革命运动,已经转换为革命文学运动,新文学步入又一番发展天地。 从新文学创作考察,1921年以前,新文学运动大体处在倡导、发动和初试阶段。1921年以降,长足长进,迈入大规模的文学创作实践阶段。及至1925年成果丰硕,气势磅薄,一派繁荣景象,产生了《阿Q正传》(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沉沦》(1922年)、《呐喊》(1923年),《女神》(1921年)、《红烛》(1923年)、《志摩 的诗》(1925年),《饿乡纪程》(1922年)《热风》(1925年)、《雨天的书》(1925)等鲁迅、郭沫若、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以及瞿秋白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的扛鼎之作。他们与1921年前已经问世的《尝试集》(胡适)、《分类白话诗选》(许德邻编)等加在一起,质量高,影响大,体裁比较多样,题材比较广泛,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新文学的新鲜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1921年之前,各种体裁的新文学作品,业已在一些刊物上大量发表,但文学作品专著、集结还不多见,仅有26种①,发展到1925年,五年的时间里,不只是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一批一批问世,同时文学作品专著,结集的出版空前活跃,根据《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统计,就有251种②。差不多对新文学确立业绩显明者,均有专著或结集贡献于文坛,诸如《冲积期化石》、《一叶》、《超人》、《春雨之夜》、《玄武湖之秋》、《缀网劳蛛》、《海滨故人》、《怂恿》、《线下》、《竹林的故事》、《雪夜》,《冬夜》、《草儿》、《湖畔》、《蕙的风》、《繁星》、《流云》、《旧梦》、《西还》、《雉的心》、《踪迹》、《夏天》、《新梦》、《微雨》,《自己的园地》、《赤都心史》、《山野掇拾》、《空山灵雨》,《咖啡店之夜》等等,新文学初期重要的作品,基本都在其间。以这些著作为代表的当时反应热烈,日后仍有影响的各体文学,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因此,1917年至1925年间涌现出来的新文学活动者和新文学创作者,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创建工程。也就是说确立中国新型文学的,是一个历史时段中的一批人,是一个社会群体。 新文学开拓者群体的核心——具有创新特色的文学人才 1917年—1925年参与确立新文学的人们的群体,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群体,而是社会群体中间的一种特殊的、质量较高的群体,即人才群体。人才群体的成员,不一定都是人才,但它的核心,必须是人才,只有如此,这个群体,才具有人才群体的性质③。 人才,是那些在为社会为人类生产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中,做出创新贡献的人④。新文学开拓人才,是为创立一代新型的中国文学,在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创作中,做出创新性成绩和成果的人。上述社会群体的主体,就是这样一些新文学开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