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回族女作家的成就是辉煌的。她们的文学道路乃至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昭示着其特有的贡献与风彩。 关键词 霍达 马瑞芳 陈玉霞 白山 于秀兰 粱琴 回族女作家 人生感悟 风格追求 传统的中国文学史,不乏女性作家的风彩。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史却忽略了回族文学的成就,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对回族女作家的关注。在当代回族作家群中,由帼力匹须眉,她们以特殊的思维,特殊的风格,特殊的质量,异军突起,引来了人们的关注,赢得了荣耀。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理应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1 霍达 这是一位刚柔并济的杰出女性。悬挂在她书房“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条幅与她那“去看看动物园里懒洋洋的雄狮吧!没有对手的英雄是寂寞的。宁可输与强者,也不甘在寂寞中死去!去看看运动场上进入最佳竞技状态的选手吧!那些把生命交给事业的人才最懂得拼搏的乐趣。”的豪言,标示了她风格的两个方面。 创作,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艰苦跋涉,需要付出代价。霍达为此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宗教般的虔诚。“泛爱众”的信仰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敏锐体察,以及东方女性的绵绵情致孕育造化出一个个文学精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痴迷所致。 创作的竞技场上,霍达的第一招是历史题材的电影文学创作。《公子扶苏》、《江州司马》、《飘然太白》、《鹊桥仙》、《鞘中之剑》及《长城魂》《逐客令》,一经亮相,便赢得了暴烈的掌声。闯出了一条亦史亦文的创作之路。这功力当奠基于她少女时期之曲折经历。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的霍达,15岁考入解放军艺术学校,学习话剧表演。然而,命运并非有负于她地(以后二十年的现实可佐证)捉弄了一次这位天真的少女。因患心脏病,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话剧表演舞台,改学外语。在长期的外文翻译工作中,承著名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指导,她博览群书,系统深入地研读了中国历史,特别是秦史。当初,在那史书堆卷的案头,她是否意识到这种学习对十几年后文学创作的奠基性影响,不得而知,然而,她那潜意识的拔动,她那天然高质的艺术细胞的活跃,未必不使她产生创作的追求与尚属朦胧阶段的定向努力。那正是狂风祭起乌云的严峻时节,她,一位初涉世事的嫩女子,有的只是隐层的意识,默默的努力,深切的等待。太阳终于催醒了满天彩霞。她兴奋地迎来了人生的艳阳天。积压太久的情感像决堤洪水汹涌奔泻,一发而不可止,继之历史反思而进入对现实的反思。《年轮》、《失落的明珠》、《国门内外》、《保姆》、《笔墨官司》、《战斗在北平》等影视剧本相继问世。作为电影剧本方面的代表作,《秦皇父子》,无疑突出体现了她的深厚历史学修养及其天然卓越的艺术才华。而《鹊桥仙》和《保姆》,也不失为多角度、新眼光体察、表现生活的成功实践。 她擅长历史题材的创作,并对电影文学形式驾轻就熟。但是,这并未妨碍她在其他题材、体裁上创作的开拓和发展。随后的文学活动,可看出她对小说创作的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她以浓郁的抒情笔调,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巧妙揉合电影的结构和蒙太奇手法,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撼人心魄的故事:《追日者》、《年轮》《魂归何处》、《芸芸众生》、《沉浮》、《猫婆》、《“合作家”轶事》、《罢宴》《革面》等中、短篇小说给人们精神的启迪与艺术的享受。而其中篇《红尘》与长篇《穆斯林的葬礼》的深度与风格则标志着她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高峰。《红尘》,写了北京的一个极小的角落,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胡同,几个极平凡人物的悲剧,没有直书社会政治的惊涛骇浪,没有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谈不上是什么重大题材,然而却艺术地传导出令人心灵颤动的辐射波。“人们需要有不完美的人来衬托自己的完美,需要用无聊的话题打发自己的无聊。”作品尾声这几句似乎轻描淡写的结束语,令人深思,不知不觉步入作者掘进纵深的人生反思隧道,终而发现了极富认识价值的文化物藏,透悟红尘。《穆斯林的葬礼》积她半生的生活底蕴,尤其是那曾孕育她成长的回族珠宝商世家的薰陶浸透及老舍作品韵致之影响,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间的人生遭际,命运沉浮与爱情悲欢。反映了回族人民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对物质文明的执著创造,再现了回汉两个民族在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的矛盾、痛苦而又难以分割的丰富情感。 作家的良心和责任感驱使霍达在冷峻地审视现实的同时,更热烈、更积极地去介入现实,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悲怆与慷慨的报告文学作品,成为她爱国激情的直接渲泄。研究历史的习惯使她一直在把握和弘扬华夏文化精粹方面进行努力,并寻求同西方文化精华的融汇,而形成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她相信,文化是最富于凝聚力的。假如国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不了解不热爱,那么他们的精神就很难坚强挺拔,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愈来愈萎弱。正因为如此,她对近年出现的传统文化热潮持欣赏态度。这种心态鲜明地体现在报告文学《起步于黄帝陵前》: 他们充满信心:三个农民打腰鼓就曾把法国人给震晕了,何况我们150人的腰鼓阵!……“腰鼓”整整拍了两天。……要知道这正是黄土的呐喊,正是翠巧所梦寐以求的新生!当拍最后一个镜头一一鼓手们从坡后涌上来时,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摄制组全体同志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 一位读者掩卷唏嘘,激动难已,狂奔而至黄河边上,捧起那黄色的泥和水,尽情地挥洒自己全身。她正是以传统的文化精神激荡人心。《渔家傲》、《弄潮大西洋》、《万家忧乐》、《小巷匹夫》、《民以食为天》等,则都是以对现实生活、改革建设的直接观照及热切的忧患意识拔动着读者的心扉。而《国殇》一曲,更是撼天地,泣鬼神!这是一曲礼赞中年知识分子的颂歌,也是一曲哀其命运艰舛的悲歌。它把理性的思考、雄辩的论证和形象的描绘交织在一起,痛楚、激愤之情溢于笔端,长歌当哭悲且壮!霍达呼号着,呐喊着,为英年早逝的中国知识分子致哀,为活着的他们的同代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