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和十七年女性散文作为参照,考察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内蕴,指出新时期的女性散文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它主要反映在女性柔情的恢复,女性问题的反映以及女性生命的独特体验上。这对过去的女性散文有回归与超越两方面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女性 散文 新时期 意识 特征 思想意识 (一) 8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留心新时期文学的人不难发现:“女性散文”和着整个散文发展大潮,在“女性小说”逐渐落潮后越来越以其独特、诱人的魅力占据新时期文坛,并以其耀眼的光彩为广大读者所瞩目。女作家的创作阵容迅速扩大:张洁、舒婷、李天芳、斯婷、韩小蕙、叶梦、梅洁、王瑛琦、唐敏等的出现,使一度暗淡、冷落的散文园地应变得竞芳竞妍、光彩流溢,它们不仅恢复了散文那坦诚、自由的天性,而且由于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状态的打破,艺术视野的扩大,散文的观念与写法都出现了变革,致使八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散文创作出现了“五四”以来,20世纪散文史上的第二次繁荣。 散文是一种重视人生体验的文体,面对复杂的人生世界,作者提炼出情、智、趣以启迪读者,唤回人们对生活的心灵感受,使人们对看起来已经相互生僻、疏远的景观变得富有意味与情调。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她们或浓或淡、或庄或谐、或阔大雄放、或潇洒风流、丰丰盈盈、奇颖生动,人们甚至可以批评其中有些散文没有记录时代风云,没有追踪历史步伐,但却不可否认其中所传达的女性特殊情感与体验,所表达的女性独特的个性心理,它们是那样动人哀婉、震撼读者心灵。 事实上,男女之间存在的心理上、气质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形成女性心理、情感模式上的原因很多,从生理上看,一般认为,女性身上每月一次的周期循环是导致她们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它使女性较之男性易感、细腻、忧郁和心绪不宁,而长达十月的妊娠使女性明显处于细致观察、激动期待、热切想象中,并发展了“消极被动,依赖心强、对爱抚感情充满渴慕”①的倾向,为人母后就进一步发挥了体贴温存,细心的特点。女性易于沉缅于漫无边际梦幻式想象中,常常顾影自怜,对一切充满温情,当女性希望将她们所体会,感悟到的生活渲泄出来时,再没有什么比散文来得无拘无束,自然随意了。 那么,今天的女性散文有些什么特点,它是如何体现女性独特的心理,情感及审美方式,与过去的女性散文相比,其本质的同与异又在哪些方面呈现出来,这将是本文着意探讨的问题。 (二) 散文是最能包容“作家的生命历程及生活体验”“人格个性与情绪感怀”的文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更适宜于女作创作。这是因为由于社会性的原因,或者更是由于生理性的原因,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体验自己的心情感受,也更重视自己的心情感受,虽然相比之下,她们的天地较狭窄,格局小,但女性自我体察、省悟比男性来得强,女性对人生的苦难孤独、生命的脆弱、人性的丑陋体验也更深刻,表现得也细,“而且由于她是被动的,她对亲身经历的现实,比埋头于抱负或事业的人,有更为热情和动人的感受,她有闲暇而且也喜欢去尽情地发泄她的情感,去研究她的感触和整理出其中的意义”②在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反映的多是一种亲身经历过,带有自传色彩的生活(“自叙是女作家擅长的题材),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表现色彩。与一般散文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个性意识中又包含着明显的女性心理气质和情感体验。家务事、儿女情、恋爱、婚姻、家庭这些过去被指责为消极、颓废、情调不健康的内容成为了女性散文的主题,它们以细腻,生动的描写,让读者窥视到那属于女性特有的敏感而易于激动的心绪,温柔而需要依偎的情感,思考而善于探索的理智……所以,我认为“女性意识”在作品中的流露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显著特征。 女性意识包括女性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心理特征,它是形成女性散文的主要标志。早在五四时期,女性散文就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产生了至今仍有影响的冰心、肖红、卢隐、凌叔华、石评梅等一批著名作家,她们的散文在洋溢着民主色彩,个性奋争的时代里通过家庭,个人生活与爱情生活的遭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性的特殊气质与情感,这从冰心的《给小读者》,庐隐的《雷峰塔下》,石评梅的《感情寄向黄泉》和《墓畔哀歌》以及白薇的《给杨骚情书》中都不难发现。建国后,女性散文的这种艺术品格逐渐消失,和其它散文一样,它更多地投入到了速写、报导、通讯之中。不仅“左”的文艺观念,还有“左”的社会学观念都在束缚着女性散文的发展,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统统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创作情调,既然“时代不一样,男女一个样”,哪里又会有什么“女性意识”在作品中流露呢?著名的散文女作家菡子是极有代表性的。当时她对散文的要求是:“有着政治内容的同时,有比较浓郁的抒情调子,并带有一点革命的哲理,追求诗的境界。”(《作家自述》)可见作者考虑到了散文的思想内容和健康情绪,却忽略了散文最本质的”“个性特征”,更谈不上什么“女性意识”。从散文的创作来看亦如此,我们将著名女作家冰心五四时期的散文与十七年的散文比较或者能发现这一点。可以说,在五四时期,冰心相当成功地塑造了纯真的自我形象,无论是大海的深情,异域的风光,还是母爱的恩慈,姐弟的情谊都表现出这是一位不新不旧、亦新亦旧的青年知识女性,因而茅盾在《冰心论》中说:“在所有的五四时期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价值比小说高……”建国后,冰心或许更加注意到了反映社会,但在反映“她自己”方面,却大大逊于五四时期。在她的代表作《樱花赞》中,作家以樱花为象征,热烈赞颂日本人民的斗争风貌和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寓情于景,可细细阅读,就会感到那里面的感情特征及作者性格气质是经过升华与过滤的,那本属于自我个性的“小我”早已被时代“大我”所包容,至于什么“女性意识”除了在语言上有所体现外,内容上已很难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