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学艺术不论其理论主张如何,事实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现实。中国现代作家大都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十分注重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这个事实,以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把反映时代、摹写社会看成是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并从这个出发点起步而进入创作领域走上文学道路的。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求实的作风、现实的品格和务实的精神的论析来说明中国现代文学所独具的鲜明特征。 一 从五四开始,中国现代作家就继承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高扬务实的精神。他们无论是在人生道路、政治生活、文学创作、还是在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惯于深思熟虑、谨言慎行、沉稳冷静、注重实际的可行性和现实的逻辑性。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反映时代、追思往昔、还是探索未来,都是为了谛视当今,为现实服务。 这种务实精神,表现在现代作家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思想性格上,就是摈弃儒家学说中存在的空谈、幻想、言高于行的恶习,注重现实,强调实行,推崇事功,讲求实效。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较强的自控力;对多变的社会现实,有较强的适应力;对人生的暴风骤雨,有较强的承受力;对黑暗势力的沉重压迫,有较强的反抗力。他们不管是“弃医从文”,还是“弃文从武”,都是从实际斗争生活的需要出发而做出的抉择。鲁迅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①茅盾说:“真正的勇者是敢于凝视现实的,……不要感伤于既往,也不要空夸着未来,应该凝视现实,分析现实,揭破现实。”②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沈雁冰、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都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决不在民族的苦难、人民的不幸面前超脱事外,冷眼旁观。他们认真处世,什么都不随便滑过,什么都得认真,认真得厉害。创造社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国家危难之际,都不逃避现实,很快投入革命洪流,从事实际的社会政治工作。巴金、老舍、曹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批民主主义作家,以“不肯脱逃,也不肯投降”(闻一多语)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反对逃避现实和不切实际的清谈,讲求身体力行,注重实际的效用。虽然生活现实使他们烦闷痛苦,有时甚至感到压抑迷惘,却从来没有幻灭绝望过。特别是30年代后,由于救亡图存任务的迫切,大多数现代作家很快投入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转入革命斗争的实践。鲁迅依据民族生存的需要,屡次改换自己的位置和角度,追踪时代前进的步伐。他爱切切实实的不断进步的现实生活,对于那些庸俗的和空想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厌恶。他积极投入现实斗争,运用他那匕首投枪般的杂文武器,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中国现代作家在文学的整体意识上也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性。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头脑中既没有天国,也没有地狱,只认得一个现实的人间。他们无论是思接千载,还是视通万里,都会不由自主地联系现实。思考人生的时候是这样,理解文学的时候也是这样。以“文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密切相关”为前提,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推导出“文学的世界就等同于现实的世界”的结论。鲁迅当初之所以要借小说来改良人生、改造国民性,“也就是因为他相信读者会把小说当作现实的复本来读。”③会把小说中反映的生活与现实的人生联系起来看。 中国现代作家不但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当作一种人生的选择。他们把全部的人生热情,都投入到了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去。在他们那里,文学和现实人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变革现实独特的人生形式。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显示了一种完美的品格: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的统一。那种为艺术而艺术,“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无病呻吟的倾向与他们是格格不入的。中国现代作家描写反映现实生活时往往带有沉重感,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固然一方面是坎坷经历在他们心灵中的投影,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骨气和勇气。如郁达夫等的作品,毫不回避爱情的辛酸,勇于披露青年内心的隐私和烦闷,不掩盖生活的艰难曲折,勇于揭示失落的悲哀和寻觅的痛苦。在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面前,他们没有逃避,没有绝望,没有沉沦,抛弃了绝望,挣脱了沉沦,振奋精神,无畏地迈步前行。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那些趋于沉郁的作品具备了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使像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作家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等人,他们也绝少天真烂漫,他们虽然常遇到现实烦闷的侵扰,但他们能够以冷静的观察和分析来判定自己的真实处境,认真调整自己的生活位置,在昏暗中辨明方向和道路。尽管他们的人生轨迹曲曲折折,但大都经历了从消极人生向积极人生的迈进,从“为艺术而艺术”向为人生、为人民而艺术的发展过程。 二 中国现代作家注重实际,执著现实的人生态度投射于文学创作上,往往升华为一种热情干预生活的“现实战斗精神”,这种“现实战斗精神”为鲁迅等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所开创而贯穿于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成为五四所开创的新文学的精神传统。鲁迅在新文学之初就明确指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④;“取下面具,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⑤鲁迅根据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征造就了新文学的现实战斗精神。中国现代作家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一代代地为祖国为人民为真理而勇敢地战斗着。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郭沫若的新诗和历史剧,茅盾、巴金、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冰心的“问题小说”和诗文,“左联”时期蒋光赤、柔石、殷夫等的诗歌和小说,30年代沙汀、艾芜、张天翼、夏衍等的小说戏剧作品,艾青、田间、臧克家等的歌唱抗战和解放的诗歌,赵树理、丁玲、周立波、李季、孙犁、刘白羽等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文学创作,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