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充分酝酿、认真准备的“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于1985年5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近年来,陕西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优秀作品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何估计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态势,肯定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在成绩中寻找不足和差距,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断的吸取生活营养艺术营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超越,在冷静的反思中追求更高的创作境界,实现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新繁荣,构成了这次会议的总主题。会议气氛热烈而又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贯穿着不骄不躁、严于律己、自我剖析、冷静反思、对自己的创作负责,对陕西的文学事业负责的严肃精神。这次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的召开,恰值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3周年之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指示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好长篇小说创作以及儿童文学创作、影视作品的精神,实现陕西文学艺术在“五个一工程”方面的新成就新贡献,因此,会议具有更为广阔的内容与意义。 与会同志回顾了陕西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在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陕西一直被称为中国的“文学重镇”、“文学大省”,就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陕西贡献于全国文坛的,就有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战争小说和中国农民问题小说最高水准的《保卫延安》和《创业史》;进入新时期后,陕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厚的生活积累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中青年作家,他们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和积蓄的过程,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平凡的世界》、《浮躁》、《月亮的环形山》、《女儿河》、《文化层》、《水葬》、《地火》、《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黄色》、《倾斜的黄土地》、《黑森林,红森林》、《红尘三部曲》等一批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闪现着鲜明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不仅广阔地描写了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而且塑造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新的精神风貌的人物典型。它们分别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美孚石油公司所设的“飞马”奖。这可以说是新时期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浪潮、第一个高峰。新时期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二次浪潮、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九十年代初,以九三年的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如《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热爱命运》等作品为标志,不仅在全国文坛,而且在广大读者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持续不衰的陕军旋风,这批作品的优秀者,已经显示出了向文学精品,向长篇巨制攀登的迹象,从总体上看,陕西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的容量上,在对人生思考的深度上,还是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质量和文学品位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些作品的意义还在于,在历史新时期,继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刚焰等老一辈作家之后,重新显示了陕西文学界的实力,提高了新一代陕西作家在全国的知名度,在全国再次突出了陕西“文学重镇”、“文学大省”的实力和地位。1993年后,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热忱不减,势头不衰,短短一年间就有《尘缘》、《缘血》、《六六镇》、《丝路摇滚》、《天荒》、《劣根》、《冻日》、《西府游击队》等十几部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新作问世出版。另外,具不完全统计,贾平凹的《白夜》、程海的《苦难祈祷》、赵熙的《狼坝》、李春光的《黄海洋,蓝海洋》等十几部长篇小说,也即将出版,它们显示着陕西作家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长篇实践不衰的势头。 陕西的长篇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们有着一些什么样值得肯定的优点、特点。与会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表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作者队伍大、数量多,具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陕西投入长篇创作的作家有三、四十人,已发表、出版作品五十余部,质和量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定数量的积累往往会刺激某种程度上质的飞跃,这个道理在长篇创作中常常成为现实,就具体的某一位作家的创作实践而言有这种情况发生,就整个陕西的长篇创作而言,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第二,陕西的作家大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理,保持着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关注,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关注现实生活,这使他们作品大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他们的长篇创作与中国所经历的伟大时代变革的实践贴得更近、更紧、更具体。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作品都是以黄土地上普通人家以及这些人的命运来展现中国近代、当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它们对这种历史进程表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社会、人性内容有着深刻的揭示。再比如《丝路摇滚》、《尘缘》、《女儿河》等都是直接反映处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城乡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心灵上的撞击的,它们都比较广阔地描述了变革时期的历史画卷。这些都反映了陕西作家对变革的历史进程,时代心理、社会生活的关注。第三,陕西的长篇创作在题材的广泛性上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最近几年,陕西的长篇创作触及到了现实题材、历史题材、重大题材和人们日常生活题材等许多领域,许多层面,初步构成了小说创作的广泛性、多样性、立体性。例如反映现实题材的有《丝路摇滚》、《女儿河》,反映历史题材的有《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反映平民生活的有《八里情仇》、《白雪》、《一个偷儿的命运》,反映城市生活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有《废都》、《月亮的环形山》等等,即有历史又有现实,即有农村,又有城市。第四,陕西当代作家对生活对文学对创作的价值取向上总体上是传统的、经典的现实主义,这与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通的,陕西作家在继承现实主义的实践中有自己新的创作阐释,新的突破和发展,有自己的富于时代特色和文学个性的新贡献,这表现在:由过去经典的客观反映向具有个性,具有主体色彩的反映转移,这说明了陕西作家有的初步已经自觉地具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建立了自觉的自我意识;由过去追求短期的时代效应向长期的历史效应转移;由传统现实主义追求生活细节的描写向追求人物的文化心理性格描写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