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认为:淡化的忧郁美与超情节的戏剧结构一起共同形成了《上海屋檐下》淡化的超情节系统,它包括淡化的情节、淡化的人物和淡化的生活氛围三个子系统。《上海屋檐下》一剧,超越情节本位的戏剧结构理论,通过超情节的审美序化,赋予了作品超情节的审美意蕴,从而超越了将“戏剧美”等同于情节的紧张冲突的传统戏剧审美观。 关键词 超情节 系统 审美序化 深层意蕴 戏剧(drama)作为通过人物的舞台活动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戏剧本性应当是舞台表演性。明乎此,我们才能对所谓的“戏剧性”(dramatic)作完整的理解。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戏剧性”专指戏剧的情节性,而真正的“戏剧性”还应当包括非情节的因素,同样,真正意义上的戏剧结构也应当超越情节结构,通过超情节的戏剧结构来传达超情节的戏剧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实现了这一超越。 我们并不想简单地把《上海屋檐下》一剧的戏剧结构归之于散文式结构,因为这么做仍然把该剧视为情节戏,只不过认为它的情节比较散,而夏衍本人则希望该剧体现出超情节的特点,在《〈上海屋檐下〉自序》中他就声称对所谓的“情节戏”“深深地怀抱着不服和反感”。从剧作的安排可以看出,超情节的暗喻象征线是该剧戏剧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者有意通过暗喻象征线和情节线的交融来营建一种双声部式的戏剧结构。在剧中,贯穿全剧的那场梅雨和一再出现的李陵碑苍凉辛酸的京腔等共同形成了复杂的隐喻线,与情节线交错并行,巧妙地融入几家人的生活之中,形成淡淡的郁闷的交响。显然,弄堂房子中几家人生活中的非情节性因素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场景,它们从底部升上来与情节交融于一体,共同传达超情节的戏剧美。夏衍突破了把戏剧美等同于情节的紧张曲折的传统戏剧观,在情节美之外赋予作品淡淡的忧郁美。淡化的忧郁美与超情节的戏剧结构一起,共同形成了《上海屋檐下》淡化的超情节系统,其中包括淡化的情节、淡化的人物和淡化的生活氛围等子系统,它们以各自的功能指向系统整体。 一、淡化的情节系统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戏剧的冲突性一直被视为戏剧的根本特性被接受了下来,至黑格尔以辩证法来解析文艺美学问题,戏剧冲突论更是被宣扬到了极致。戏剧这一形式传入中国之后,冲突论也就被当作白话剧固有的特征接受了下来。因此,中国现代文坛的剧作家多喜欢利用系统内部的二项对立来推动情节的发展,随着戏剧这一样式在中国渐趋成熟,戏剧冲突由平直趋向激烈,情节由散漫趋于紧凑,甚至为了剧情的紧张曲折不惜笔墨进行人为的安排。 夏衍《上海屋檐下》一剧不去追求情节的紧张冲突,而是利用非情节因素来冲散系统的二项对立,使之体现出一种淡化的超情节诗美,可谓是独出机杼。在剧中,入狱多年的匡复出狱后回来寻找妻子,却意外地发现爱妻和好友林志成同居了。这在其他几位剧作家手中很可能处理成十分浓烈的冲突,而我们却看到,在夏衍的笔下,这一冲突被淡化了,淡得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不仅是作家内秀的气质投射于作品的结果,而且它也是作家审美追求的产物,为了赋予作品淡郁的诗美,作家有意把情节淡化了。例如,当施小宝到杨彩玉房中请求帮助的时候,剧情似乎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施小宝:林先生就回来吗? 杨彩玉:有什么事吗?……可以跟我说。 施小宝:(迟疑了一下,决然,但是低声地)您可以替我把房间里的那流氓赶走吗? 杨彩玉:什么?流氓? [匡复站起来。] 施小宝:他,他要我……我不高兴去,过一天我那死坯回来了会麻烦…… 杨彩玉:我不懂啊,那一位是你的…… 小天津:(有点怀疑,站起来,走到楼梯口)小宝! 施小宝:(吃惊,很快地)他是白相人,他逼着我去…… 小天津:(大声)小宝! 施小宝:(回身,上楼去,哀求似的)假使林先生回来了,请他……(上去。) 匡复:(看她走了之后)什么事? 杨彩玉:我也不知道啊! 当匡复很有可能帮助施小宝赶走流氓小天津的时候,作者却有意抹去了这一浓烈的冲突。读者十分希望能赶走小天津使施小宝免受侮辱而作者并未让情节如此发展,使剧本呈现出一种抑郁沉闷的无奈。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作者有意避开浓烈的场面,使情节淡化。匡复、杨彩玉和林志成三人出现在同一舞台空间这将是一个十分浓烈的场面,而作者却有意避开了。当匡复回来的时候,作者让杨彩玉提着菜蓝子出去买菜,只安排匡复和林志成两人碰面,而当杨彩玉回来的时候,作者又找个理由设法把本来浓烈的场面消解了。本来,读者关注的焦点是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见面时如何处理那一层微妙的关系,而当林志成从工厂回来以后,却让读者把注意的焦点转到林志成在工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焦点转移就把三人那种复杂的关系冲淡了。 显然,《上海屋檐下》情节的淡化还借助非情节因素的缓冲作用。作者不断地用四家人日常生活中的镜头冲散情节中心线,并让暗喻线和情节线交织并行,通过主旋律的潜隐和复现使情节淡化。并且,作者不用情节冲突的高潮和结局来收尾,而用葆珍等唱的“勇敢的小娃娃”来收尾,这既起到了暗喻象征的作用,又给整部作品留下了一个淡淡的颇具抒情色彩的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