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是中国最重要、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电视新闻节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联播类新闻节目的现状,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的形象。 一、研究基础及样本描述 1.确定样本 我们在连续两年的11月份选择了两个星期作为研究对象:1999年11月8日至14日(以下简称样本一),2000年11月13日至19日(以下简称样本二)。如此选择的理由如下:首先,出于从日常报道状态研究的考虑,这两周不逢年节,也没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属于节目常规播出时期;其次,在两年的同一月份选择相近的周次,时间上有可比性;第三,这两年处于20世纪的最后两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电视新闻上个世纪所达到的报道水平;第四,这两个样本以自然周为单位,这既是人们工作、生活安排的一种基本时间周期,同样也是一个报道周期,又便于样本数据的计算、统计。 这两周《新闻联播》总的新闻播出去掉头尾后的净时间为24154.2秒,即为每天1725.3秒,合28分45.3秒。 2.确定分析单位——新闻的条数 我们统计新闻条数时多数是以一个标题算做一条新闻,但也有例外:如果报道后配有评论,鉴于评论与新闻报道本身属于不同的新闻体裁,本研究将其算做两条新闻。样本一有8条评论,而样本二没有评论。 据此计算,样本一共有新闻170条,平均每天播出24.3条;样本二共有新闻140条,平均每天播出20条。按一日播出的新闻条数来算,样本一一天最多播出新闻30条(11月11日),最少播出15条(11月8日),条数波动幅度达到50%;样本二一天最多播出新闻26条(11月15日),最少播出14条(11月16日),波动幅度为46.2%;在这个样本中有一天的联播长达35分钟(2000年11月14日)。 3.样本分类 本研究的样本首先被分为国际和国内两大部分,国内新闻再分为时政新闻和其他国内新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研究报告旨在探求《新闻联播》总的特点,而且实际上,在这两年内,《新闻联播》在报道的内容、播报和编排方式等方面也鲜有变化,所以多将样本一、二的数据合并统计,共同说明《联播》的基本特点。 (1)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在《联播》中只占很小的比例:17.4%,不足五分之一;时长也只有总长的7.3%,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天30分钟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平均能播出3.9条,总长度2分钟多一点(126.2秒)。 国际新闻从内容上分为五类:地区热点、突发事件、国际关系、会议报道、后续报道。 “地区热点”是指局部战争及有关报道,比如对巴以冲突的报道。“突发事件”指突然出现、没有预见的事件,它们一般多为灾祸新闻,像地震、飞机失事、风灾、水灾等。“国际关系”类指的是其他国家间的交往,它包括互访、会谈等。前4类是从内容上来划分的。第5类“后续报道”是形式分类、指的是最近出现、曾经被报道过的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 国际新闻采用与国内新闻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是因为时间上,国际新闻的播出只占每天节目长度的六分之一左右,有的时候还没有国际新闻;内容上,国际新闻以军事和政治新闻为主,其他新闻比例更小。这样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分类,有利于把国际新闻在一定门类里集中起来分析研究,而不致太分散。 5类国际新闻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后续报道(18条)、突发事件(12条)、地区热点(10条)、会议报道(8条)、国际关系(6条);5类新闻总时长也按此规律由长到短排列。 从平均时长来看,国际新闻的总平均时长超过半分钟(32.7秒)。从类别上来看,国际关系(36.5秒)、会议报道(36.1秒)、突发事件(35.6秒)3类新闻的时长比较接近,都超过了平均时长,地区热点的平均时长为31.2秒,而后续报道的时长还不到半分钟(28.4秒)。 (2)国内新闻 ①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是指反映我国国内政治活动,包括外交在内的新闻的总称。由于时政新闻在《联播》中是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类新闻,条数多且所占时间最长,所以在国内新闻中单独计算。 两个样本中的时政新闻共有129条,占新闻总数的41.6%;总时长210分38秒(12638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即每天平均播出15分02.7秒(902.7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3秒);平均时长为1分38秒。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这是相当可观的。 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类。“会见”类是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见国内的人士;“外交”类是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外国来宾,出访外国,或是就国际问题发表讲话等;“会议”类是指以某重要会议作为题目的新闻,此类会议往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领导活动”主要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视察、考察,其活动内容较多,不同于单纯的会见、接见;“宣传重点”类是指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宣传内容,如“三讲”教育;“公告”类是指各类党及政府领导机关的通知、意见、文件、公告等文书类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