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批评论 1994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一年,也是文化市场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初步占据优势的一年。由于中国大陆文化的悠久传统及其强盛的生命力,也由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支持,健康的、严肃的文学仍在顽强发展,并力图在发展文学事业和顺应市场规律之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目前人们称这一阶段为“文学转型期”。转型期的文学如同经济上的“调整”一样,侧重于理顺艺术生产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市场和消费进行各种革新,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相对而言,大规模的先锋派试验告一段落,现实主义的、写实的风格再度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文学上的“退够”与经济上的“退够”也有相似之处,是为着适应“初级阶段”的文化土壤。有人将这一阶段文学运动的特色冠之以“后现代主义”,其实两者的存在根据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也无可否认,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逆时空地影响了中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文学思潮上带有某种后现代主义的印记也是可以理解的。 短篇小说方面,由于受到行销方式、资金和稿酬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注定难以产生大量高质量的作品和产生大量一流的短篇小说家。不仅如此,中篇小说也有滑坡的趋势。1994年里短篇和中篇小说都不如长篇小说令人瞩目,原因之一是它们发表在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刊物里,使读者难于选择;而后者则有条件直接以自身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年里短篇小说也不及短篇散文红火,短篇散文可以发表在销售量大得多的报纸及其周末版上,高稿酬刺激了它的数量和质量。尽管如此,短篇小说仍存在极大的潜力,实际上它比中长篇小说更容易楔入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从美国风行的《读者文摘》的选目中即可略见一斑。现在短篇小说更缺乏的是一种直接进入读者视线的经营策略。 就目前的短篇创作而言,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它正成为转型期各种文学革新的窗口;其二,它也是最迅速地反映现实、反映人们的现实心理的文体。 文学革新的“新举措” 目前全国各家纯文学期刊大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体制的产物,至今仍在一定比例上依靠财政拨款维持。今后国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继续采取官方资助方式鼓励文学创作还是个未知数,有一条却是清楚的,即一般刊物必须更主动地面对文化市场,在优胜劣汰中提高质量和取得生存权利。因此,1994年最醒目的变化就是许多刊物都力图以新的姿态、新的格局和新的面貌更新读者的印象。有些刊物以改版、改变封面设计、题式、目录、题介、插图甚至字体来引发读者兴趣,更多的刊物则不约而同地推出涉及创作题材、体裁、风格,以至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新举措”,力求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以崭新的意境赢得读者。短篇小说自然成为这些新举措的实验基地。 (一)“新举措”包括题材方面的。如《当代小说》推出的“新都市小说联展”。都市小说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品类,重点在于营造一种都市气氛。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在城市的高度集中,现代化都市作为现代经济的中心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的区域,一种新的都市文化亦在诞生。这种都市文化的核心是现代生活方式,因而具有较强的感召力。以反映都市文化为特征的都市小说迎合了人们的都市情绪,有着广阔的前途。过去的纯文学小说多以反映农村题材、农业文化的作品为重镇,新的都市小说反其道而行之,带来一股清新的现代风,开阔了读者的眼界。许辉的《走》、梁晴的《草酸》、王金年的《百万明星》、于艾青的《爱情是一场疾病》、李心田的《银后》等作品质量高低不一,但都是可贵的尝试。《当代小说》的编者在导语中说:他们“意在倡导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新都市小说,要求作家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深层结构上去把握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的悖论与选择,状写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展示都市人的心路历程,体验生命本体,寻找精神家园”,这可视为“新都市小说”的要义。 《上海文学》所推出的“文化关怀小说”具有更深一层的涵义。所谓“文化关怀”是指关怀社会的精神环境、人的灵魂、人们价值追求。其前提是:在一个重经济的时代,文学应该为这个时代拾遗补缺,关怀一些经济来不及顾及,或者不可能顾及,然而又是人的生命的延续与发展上绝对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文化关怀”就是90年代的“人间关怀”精神。《上海文学》1994年第1、2期连续发表青年作者刘继明的短篇小说《前往黄村》和《海底村庄》,算作“文化关怀小说”的标本,肇始了对这一类小说的倡导。 《前往黄村》中,主人公黄毛是一个普通人羡慕的成功的经营者,林珈对他的向往体现出社会观念的倾向,而这个故事里黄毛神秘地失踪了,从而生发出意义层次上的人生迷失。主人公既希望回归又终于埋葬自我的矛盾,是一种失落文化关怀后的内心痛苦。他在遗言中表示:“我在你们灵魂抵达不到的地方”,透露出自己灵魂的孤独。作者不时出面说道:“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我无意中充当了自己故事的意义的颠覆者,而在这个过程中,黄毛显然是谋杀这个故事的凶手”,又在有意打断读者的思路而把他们引向非常规的方向,迫使他们作出另一种思索。《海底村庄》则表现出一种近乎痴迷的人文精神,一种不怕被狂潮吞没,决心让历史进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的学术气概。刘继明的作品将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先锋小说的叙述优长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调侃中见悲凉、见悲壮的艺术风格。尽管“文化关怀”小说还更多地作为一个口号而不是一种流派存在,但它的确抓住了现代人追求物质满足过程中精神方面的匮缺与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小说的价值,正可以视为文学与新的时代相结合的一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