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 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和帕·阿博顿妮在他们的新著《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预见了21世纪环太平洋带的崛起。而在这条即将崛起的绚丽无比的环太平洋带中,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大国——中国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创新智慧、开拓精神与伟大实践、无疑将会进一步大放光采、再显辉煌。中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崛起中所焕发出来的青春活力、所创造的一个个人间奇迹,必将再次震撼世界。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在前方闪耀,新世纪迷人的春天已经在呼唤着我们。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当前达到了什么样的成就和水平,又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和走向新世纪呢? 一 数千年来,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奋斗,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文学艺术上,少数民族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中国文学,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不但有无比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而且在历史上也产生过许多有影响的诗人、作家。例如,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杰作《红楼梦》,就是满族作家曹雪芹的作品。过去的《中国文学史》实际上只是汉族文学史,不提少数民族文学,对入史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也往往抹去了他们的民族成分和民族特点,这是不公正、不妥当的。 回顾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史,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新文学,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个阶段,虽然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国性的有组织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体无法形成,有的少数民族作家也缺乏自觉的民族意识,缺乏应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甚至不敢或不愿承认自己是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仍然是存在的,而且随着“五四”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发展,一些少数民族中也陆续出现了有影响的诗人、作家。如蒙古族诗人纳·赛音朝克图、藏族诗人擦珠·阿旺罗桑、回族诗人莎蕾、满族作家端木蕻良、关沫南、白族作家马子华、马曜、张子斋、杨明、彝族作家李乔、侗族作家苗延秀和在延安的舒群(满族)、陆地(壮族)、李纳(彝族)等等。维吾尔族杰出的青年诗人利·穆塔里甫,因歌颂新疆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被反动派关进监牢,惨遭杀害,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少数民族现代文学发展史和整个中国新文学发展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个阶段少数民族作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当然要推老舍(满族)和沈从文(苗族),两位语言艺术大师的《骆驼祥子》、《边城》等作品,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代表作并列。 第二阶段是1949年10月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制度,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得到翻身解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由于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贯彻落实,除解放前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的老一辈少数民族作家,以更饱满的激情放声歌唱,陆续创作出一批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形式的好作品之外,更有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很快成长起来。他们不是个别的、零星的、分散的自发产生,而是在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重视、扶持和培养的条件下,朝气勃勃地带着自己歌颂新生活的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作品登上新中国的文坛。一支包括老、中、青三代人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开始形成。少数民族作家们的作品,不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或电影剧本、报告文学等,都受到格外的关注、热情的鼓励和充分地肯定。在中国文学的辉煌大殿里,少数民族文学开始有了自己的地位。 “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文化艺术界遭到空前的浩劫,包括老舍在内的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被迫害致死,出现了百花凋零的萧条景象。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是:“没有小说,没有诗歌,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例外,基本上留下一片空白。因此这十年只能说是特殊的“中断”,而不能作为一个“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现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乘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在“十七年”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由复苏走向繁荣,进入了一个迅速、全面、扎实地向前发展的崭新阶段。 这十多年来,少数民族作家和他们创作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集在成十倍地增加,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的少数民族作家就有近500人,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作协中的少数民族会员,在2000人以上。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诗人作家。有不少民族还形成了阵容可观、素质颇高的作家队伍。除了作家之外,还形成了一支少数民族文学的评论队伍和翻译队伍。创作和评论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新时期不少有影响的作品,都出自少数民族作家之手。在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四次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中,先后获奖的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数以百计,5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53个民族的作者获过奖。在中国作协单独举办的各类文学评奖中也都有少数民族的作家、诗人获奖。李凖蒙古族)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和霍达《回族》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在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评论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吴重阳编撰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概观》、李鸿然(回族)主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和特·赛音巴雅尔(蒙古族)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也先后正式出版。因而,这第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这十多年来,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得到最快、最好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从总体上说,无论从它的题材和主题所包含的前所未有的广阔和丰富的程度来看,无论从它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以及它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来看,无论从它所表现出来的在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种种特点来看,都比过去有明显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