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明显增加。但有关研究表明,自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全面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以后,农民子女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受益较少。因此,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公平问题,必须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高中生的受高等教育权利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和资源来源 本文利用的数据资源来自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高校收费与农村高中生升学意愿”课题组的调查资料。调查以江西省所有在校农村高中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涉及南昌、定南、永丰、上高、永新、泰和、婺源、临川等8个县市,调查主要采取自填式问卷的形式进行,实际发放问卷1498份,收回有效问卷135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7%。调查问卷分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学校情况、学生的升学意愿和开放性问题5个部分。调查员在调查之前均经过严格培训,依照抽样调查规则进行,被调查学生填写问卷时均有调查员在场指导,问卷回收后进行过严格编码录入及核检工作,因此,数据质量具有良好保证,问卷数据的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学生的基本特征 被调查学生是2000届来自农村的高三年级学生,包括应届生与复读生,其个人特征构成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个人特征构成 变量 人数 百分比变量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未填60.4 男928 68.4 类别 女416 30.6 应届生 1048 77.2 未填 141.0 复读生 30022.1 是否为学生干部 未填100.7 是232 17.1学习成绩排名(与高考有关科目) 不是 1085 79.9前几名(前10%)151 11.1 未填 41 3.0中上(前10-30%)418 30.8 科类 中等(前30-70%)496 36.5 文科 368 27.1中下(前70-90%)180 13.3 理科 968 71.3倒数(末10%) 57 4.2 艺术类 4 0.3 未填 56 4.1 体育类 12 0.9 (二)农村高中生升学意愿的总体状况 当问到“你有升入大学的意愿吗?”调查结果显示,88.2%的农村高中生回答“有”,回答“没有”的占8.9%,还有2.9%的回答“不知道”,这充分说明,考上大学是众多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绝大多数农村高中生有上大学的愿望。小部分农村高中生没有升学意愿,其原因“成绩不太好”(41.8%),“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25.5%),“对学习没兴趣”(15.3%),有13.3%认为“交学费上大学很不划算”。 高考志愿是高中生升学意愿的重要体现。在所有被调查的高中生中,考虑“个人兴趣与爱好”的比例达29.7%,考虑“学校名气”的占21.1%,考虑“专业是否热门”的占15.5%,考虑“高校学费”的有14.7%,其他被考虑的因素依次为:社会的需要(7.7%)、学校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3.7%)、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2.8%)、家长的意见(2.0%);老师的意见(0.9%)、学校离家的远近(0.8%)、同学和朋友的影响(0.6%)、其他(0.5%)。高校收费改革后,绝大多数农村高中生仍保持强烈的上大学愿望,他们上大学的主要动机呈现现实主义倾向。 (三)不同类别高中生的升学愿意差异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考察了不同类别农村高中生的升学意愿。统计分析显示,农村高中生的升学意愿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应届生、所学科类、是否住校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对于上大学的愿望表现出较大的相似,即他们绝大多数都有读大学的愿望和梦想。 但是我们发现,就读的学校类型不一样,农村高中生的升学意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比普通中学里高中生有着更高的升学意愿,全国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比省、市、县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有高的升学意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可能的解释是:级别越高、条件越好的重点中学在整体实力、师资力量、学风、教学条件以及物质资源等诸多方面都比一般的普通中学优越,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意愿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学校情况是影响高中生升学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2 学校类型与农村高中生升学意愿(%) 有升学意愿 没有升学意愿 不知道 普通中学88.4 8.43.2 县市重点中学 91.6 4.93.6 省重点中学 95.9 1.82.3 全国重点中学 100 0 0 X[2]=21.003 df=6 P=0.002 我们还发现,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考虑学校离家的远近和父母的意见;文理科类高中生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相比较而言,艺术和体育类高中生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应届类高中生比复读生更多地考虑家长的意见和学校的名气,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比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更多地考虑所报高校的学费。 (四)升学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升学意愿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仅受个人特征的制约,而且要受家庭特征和学校情况的影响,一些外部力量(如高校收费改革等)则通过一定因素对学生的升学意愿产生影响。统计分析时,我们考虑的自变量除个人特征外,还包括学习成绩、学校离家距离、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政治面貌、父母的期望程度、家庭生活水平和所在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等。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职业、父母期望程度、所在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和家庭生活水平等都与其是否有升学意愿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它们都己通过了X[2]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0.01或0.001)。但性别、年龄、学生类别、离家距离、父母的文化程度、母亲的职业、父母的政治面貌对农村高中生的升学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