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02)02-16-06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在招收海外学生、引进境外教育资源、开展境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等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末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对外开放的轨道。福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80年代以来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获得较大发展;在21世纪全国教育对外开放中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历史考察中,论析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成就,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一 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轨迹 近代史上福建省在引进新式高等教育制度、出国留学及对外教育交流方面曾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内培养大批各类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创建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70-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力,福建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基础上,广泛开展对外教育交流活动。以下分三个方面对其发展历程作初步考察。 (一)招收和培养海外学生 面向海外办学,广招外国留学生及华侨、港澳台学生,是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特色所在,改革开放之初,福建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因“文革”动乱的严重破坏,省内高校数量少、复办、新办的高校基础十分薄弱。尽管如此,一些高校仍把招收海外学生放在重要地位。厦门大学1980年复办海外涵授学院,开设中文、中医专科涵授课程,向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招生。1983年成立国际教育中心,从事外国留学生教育。华侨大学自1978年复办后,恢复对外招生。前两年通过全国统考,后与暨南大学联合单独对外招生。1985年厦门大学加入联合对外招生。福建是祖国大陆招收台湾学生最多的四个省市之一。福建中医学院从1988年起,参加全国联合招考台湾学生。1989年后,教育部属7所大学与侨办所属2所大学分为两个并行的对外招生系统。此外,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先后加入对外联合招生。 进入90年代,福建省内的部属、省属院校对外招生进一步发展。1991年,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与国际教育中心合并为海外教育学院,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基地。1993年,其办学层次由专科升为本科。该学院设有中文部、中医部、留学生部,开设中文、中医、针炙和对外汉语四个专业。为扩大外国来闽留学生的数量,提高其层次,1994年,福建省教委简政放权,采取如下一些改革措施:缩短学生入境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做好本省招收外国留学生6所院校的对外招生宣传工作;适当放宽留学生的入学年龄限制;允许招收插班生。1996年,依据国家教委有关规程,加强留学生的质量管理。对申请来闽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外国人实行汉语水平考试(HSK),须获得合格等级证书才能正式注册学习专业。该年省内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由7所增至9所。自1999年起,福建师大,福建中医学院对台湾学生实行单独招生考试。为保证单独对台招生的顺利进行,福建省教委制定一系列考试、招生和教学管理办法。报考方式可由台湾学生选择函件报名、网上报名或委托报名等多种方式,全年任何时候都可报名。增加考试次数,每年8月和1月举行两次考试。考试科目采用3+X办法,即报考任一专业的台湾学生,均应先参加语文、英语、数学三科统考;再由所报考的院校根据考生报考专业,组织其在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选一门进行加试。教学管理采取动态学分制管理方式,在规定学制内,未能修完规定课程的台湾学生,可延长学习年限,直到修满规定的毕业学分。同年6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招收台湾学生若干规定》,首次明确规定了对台招生、教学、管理及台湾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等相关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多年来,福建各高校已招收和培养了一大批海外学生。据有关统计,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含其前身海外函授部及国际教育中心),1956-1996年间,共招收海外函授生2万人。其中,1979-1995年,中医内科招收函授专科生3501人,本科招生385人,加上骨伤科、中医单科、推拿、痔疮科,共招生5046人;1996年,在学的海外函授生约有5000多名。学员分布58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区比例最高。1981-1996年,厦门大学共培养长短期留学生近3000名,其中,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共培养留学生2300多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四十年回顾与总结,1996年10月)。华侨大学历年(含1960-1965年)培养华侨、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数累计达32418人(包括部分归国侨生),其中,校本部本专科生4078人,华文学院及对外汉语各层次华文学生28247人;截止2000年9月,在校各类境外生总数有1446人(华侨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华侨大学40年,2000年9月内部刊印,第307页)。福建中医学院近10多年来,已累计招收港澳台和其他自海外学生4000余人,其中,1999年在学的台湾学生共200多人(肖铮.福建高校试行单独对台招生[N].中国教育报,1999-03-23.);次年9月,又招收台湾新生20多人(景严.又一批台湾新生到福建中医学院就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09-05.)。省内其它高校对外招生数也逐步增长。1987-1998年间,就读福建高校的台湾学生累计已达1700多人(肖铮.福建高校试行单独对台招生[N].中国教育报,1999-03-23.)。,占同期国内高校招收台生总数3000人(陈至立谈20年来两岸教育交流,中国教育报,1999-02-09.)。的一半以上。 (二)引进海外教育资源 吸收、利用海外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内容,它包括引进海外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两个方面。福建濒临东南沿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侨乡,在引进海外人才和利用侨港澳台物质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代闽籍华侨华人曾为发展侨乡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福建引进海外教育资源取得新的成就。 仅就泉州地区来看,据统计,1979-1990年,该市共接受海外乡亲教育事业捐款46398.1万元,占同期所获公益事业捐赠总额的60%,约占同期全省捐资办学总额的77%。其中,相当一部分物质资源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如,仰恩大学、华侨大学、黎明职业大学同期接受捐资办学总额分别达6500万元、2088万元(华侨大学“文革”前所接受的300万元华侨捐资未计入)、800万元(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218.泉州市华侨志编委会.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243;245.)。1993年,福建省政府对仰恩大学试行独资办学,实行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批准筹建私立厦门华夏大学、福州英华外国语学院、建联财经学院,迈出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一步。此前,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林氏家族投资的元洪学院已开始兴建。1994年,福建省政府对建国以来为本省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投资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29名海外人士予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其捐建的主要建筑物上立碑纪念。华侨及港澳台胞捐资助学经费,1995年、1996年分别达2.6亿元、2.8亿元,各占全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总额的11.32%和10.38%。1996年,省政府对捐资兴学的50万元以上的243名华侨个人(团体)颁发金质奖章,对捐资兴学的5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的111名华侨个人(团体)颁发银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