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2)03-87-05 进入21世纪初期,知识经济已占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作为把发展和传播知识作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入经济社会的中心。特别是作为特殊产业的中国高等教育,在围绕国家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同时,除面临着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挑战外,还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进入WTO,中国高等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公办高校,在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进则退,居安思危,否则,谁又能肯定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公办高校不会沦为第二个“国有企业”,中国公办高校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市场挑战的时候了。近几年,在江苏等省(市)试行建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为公办高校逐步、稳健适应市场规则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一 二级学院是指在原有的公立高校里,引入民营办学机制,实行国有民营的运作方式,显著特点是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和独立财务;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与母体(公立大学)互相协调办学;有人称之为“一校两制”。这种办学形式最早出现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与一般民办大学相比,二级学院具有办学起点高、见效快、易上规模、上档次等特点。另外,由于二级学院是依托公立大学办学,在师资、管理、品牌等主要“软件”方面可以与公立大学实现实质性共享。简言之,二级学院有效地实现了良好“软件”与“硬件”的优势互补,集中体现了公立大学与民办大学的双重优点。 二级学院已是既定的事实,但教育行政部门还存有保留意见,至少尚未加以肯定;也有人认为二级学院就是变相的高收费,是对并轨制度的一种否定。然而在部分省市,二级学院却被认可为目前情况下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例如,2001年的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到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十所万人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到2020年达到4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出如此“宏伟”的目标,原因在于,浙江省1999年就已着手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模式,最终确定把兴办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作为主要手段,浙江省现有的本科院校都已经有了二级学院,计18所。 产生上述不同看法与做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公立学校一直是占绝对主导的,民办学校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而今在传统的公立高校中弄出一部分私立的来,很容易使人们去思考这种办学形式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否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是否真的能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活力等等。回答这一连串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理论上对二级学院的产生做出合理而又有说服力的解释;能否对其存在的价值找到经得起考验的理论支持;能否对以后的发展做出合乎国情与现实的理论导引。 二 1.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产生的必然性 二级学院最先在民办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出现,这里的必然性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指“在公立高校中引入民营机制”这一办学形式而言的,二级学院的产生有无偶然的成分呢?回答是否定的。原因之一,二级学院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更大程度上是指“在公立高校中引入民营机制的所有办学形式”。原因之二,在公立高校中引入民营机制是必然的。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佐证:其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像浙江、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更加强烈。其二,在公立高校无法满足人们追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时,民办高校应运而生,但由于诸多的原因人们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及品牌总是心存疑虑。其三,部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愿意将资金注入公立高校,借助其良好的品牌效应发展二级学院。 民办高等教育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是人们日益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国家财力限制的矛盾,这是我国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二是人们对教育有主观选择的愿望。因为公立高校的教学目标、培养模式等都是大同小异的,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现有公立教育已不满足,就好比富翁不愿吃“大排档”一样。其三是引进竞争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无疑第三个原因最为直接。当然必须是在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良好“土壤”中方能起作用。 我国在建国之初深受前苏联的影响而对所有的民办学校予以取缔,其结果公立学校在一个无竞争的环境中慢慢地失去了活力。用哲学观点讲,即在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若人为地取消矛盾的一个方面会导致矛盾另一方面活力的丧失,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矛盾的对立面,让其在矛盾的不断运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二级学院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上“创造性的自发运用”。因为是在一块“牌子”下两个性质不同的实体并行办学,二级学院和原公立高校所开的专业可以完全相同。这样一来校内竞争就出现了。因为,二级学院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但经过四年学习可能超过校本部的学生,在这种压力下,校本部也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动力,目的是为了不在竞争中落后;更为重要的是,二级学院的办学也会与校本部在师资、管理等方面产生强有力的竞争,这也是促使校本部发展的又一动力。二级学院并不意味是发展公有民办办学形式的唯一途径,更难说是最佳的办学形式。对这种必然性的揭示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使人们能真正理解二级学院存在的价值,以便在实践中明确方向,挖掘潜力;同时在丰富办学形式的基础上有利于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