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2)04-0137-04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将无一例外地置身于世界市场的竞争之中,企业的创新张力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作为提供人才之源的高等学校,必须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增强我国企业竞争的首要任务。但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囿于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人才培养的市场主导性原则不突出,缺乏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因而培养的人才多表现为创新动力贫乏、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创新型人才的不足已是影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最大的障碍。面对加入WTO,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的重大转变,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经济全球化:我国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一)当今社会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技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差异,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差异。美国三位总统相继提出坚持振兴教育的政策,以确保美国科技、经济发展后继有人。这一政策使美国占有明显的人才优势:美国人口占世界1/22,却拥有全世界研究生的1/2、本科生的1/3、科技人员的1/4。依靠教育使经济持续发展的德国,1997年出台了《彼得堡论纲》,强调“一个国家及其各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创新体系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和经济政策的战略关键”,“教育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日本的强大是“教育先行”理念的结果。可见,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知识的质和量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将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归根结底是要拥有数以万计具有科学创新思想和精神的创造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只有通过一流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来。这正是世界把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其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 (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国际化,进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和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要大量雇用中国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劳动者,显然,其选择人才的标准要和国际接轨。人才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国外科技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究竟选择何处落户,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那里劳动者的素质和可供雇佣的管理、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各地要想吸引国外高科技企业落户就要求高等院校能培养和国际接轨的人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样,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将有更多的公司办到国外去,它们除在当地招聘工作人员外,还必须从国内带去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作为企业的骨干,显然,这批人员的素质也必须和国际人才标准接轨。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不可能再闭关自守地孤立发展,而是高度地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既然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如此密切,这就要求在国内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通晓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习惯,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动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和培养人才的标准必须和国际接轨。为此,我国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国外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模式、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博采众国之长,办出我国高校特色,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经济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空间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问题,显然离不开高等教育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所培养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国政府从长远着想,加快了本国高等教育的步伐,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同时,各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挑战:面对WTO我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发达国家对高级专业人才需要量大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加入WTO后,中国受到冲击的行业会有一些,但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问题。据统计,美国至2006年,将缺少67万专业人才,其中每年需要补充9.5万名计算机人才,而大部分人才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2000年5月,美国制定了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决定在2001~2003年度,科技人才引进的名额由目前每年11.5万增加到20万,撤消外国技术人员到美国必须签证的限制。美国参众两院最近通过的法案放宽了H签证持有人6年的限制,对H签证持有人转换工作给予了更宽松的条件。德国总理施罗德2000年3月13日宣布了从国外招聘信息人才的新政策,5月31日内阁通过向非欧盟国家引进人才发放“绿卡”的规定。总之,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国内各行业对骨干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大学师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流失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各行业对科技人才、外语人才需要的空前增加,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将会更为走俏和抢手,高校教师流失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随着国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也会对高校教师带来吸引力。因为从教育成本出发来考虑,国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办学不可能全部聘用外籍教师。这样我国大学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将会成为其首选目标。因此,如果我国不加紧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解除教师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骨干教师的流失将不可避免,这将会直接影响我们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 (三)教育全球化的出现,对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面向世界的创新型人才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美国的未来专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中就指出:“一个国家在新世纪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将是其人民的思想面向世界。”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整个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革命把人类居住的世界变成现实的虚拟空间,为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创新基础。世界也变得越来越需要相互依存,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等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教育全球化,就是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就是要培养能够为人类和平与繁荣,为解决世界性的各种问题积极做出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