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2)03-0071-04 高等教育实施收费制度以后,对社会稳定和教育机会均等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那么,社会各界为什么要资助学生?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助方式应是什么?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思想根源 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从资金来源看有国家、社会、学校三个主体,出于各自的利益或责任,在资助高等教育学生时各有其相应的思想根源。 国家资助高等教育多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1)就政治方面而言,首先,国家通过资助高等教育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国家机构,巩固国家统治,引导人才从事对国家或社会都很重要,但对个人缺乏足够吸引力的工作。如早在罗马帝国时代,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就受到帝国财政的援助,国家出资在罗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和迦太基设立法律学校,并设立助学金吸引四面八方的学生到此求学,为巩固皇帝的独裁统治服务。在我国历史上从政府拨款的国子监、府州县学到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大都采取教养合一的办学模式,学生不仅免费入学,而且领取公费津贴。这种制度与向民众开放的科举制相配合,保证了大一统皇权基业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最初指导学生资助的思想同样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即扩大工农子弟进入大学的比例,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培养人才,因此,资助体现出向工农阶级出身的学生倾斜。当人民政权基本巩固以后,为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把极为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与严格选拔发现的聪颖人才相结合,培养国家的“栋梁”,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支持了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制度。其次,国家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而资助困难学生。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民众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进入近代以来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斗争目标,但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虽然在基本社会制度不平等的情况下,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但社会民主的理论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促使政府拿出实际措施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由于社会承袭所得和财富分配不均,实行选拔的高等教育,必然存在个人天赋与经济能力的矛盾,学生资助是实现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只有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并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支出政策相配合,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进而实现所得及财富重新分配的目的。因此,政府资助就成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2)就经济方面而言,国家一是把高等教育资助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这一思想来源于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直接贡献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投入是一种具有直接收益的投资,个人读书是更多贡献于社会的活动。因此,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资助是国家投资的一个部分,这一思想形成于60年代,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60年代各国对大学生的大规模资助。这时的资助形式主要是助学金、奖学金等不需要偿还的形式,从学费到生活费都进行资助。进入80年代,这一思想受到批判,有人提出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个人,这就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的发展趋势。二是引导人才培养和供求使其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我国和一些国家的专业奖学金,美国的国防奖学金、贷学金等。 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大学生进行资助,有的是出于一种文化目的的需要:一是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资助大学生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是实现组织或个人社会价值、回报社会的途径。二是认为资助大学生是一种“慈善”活动,或是一种宗教行为,通过资助来体现本集团或个人的一种价值观并进而传播这一价值观。在国际上现代大学的形成过程中,教会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不少大学就是教会创办的,源于体现宗教的一种同情心,培养该教派的信徒。三是为了组织或个人扬名,扩大社会影响。四是为了组织或个人的某种文化目的,如争取子弟的受教育机会而开展的捐助活动。有的是出于经济目的:一是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合理减税和某种文化目的相结合而资助大学生;二是企业或个人把资助大学生看作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好“广告”,为此在一些大学设立了各种奖、助学金,在最具可能性的未来用户中进行广告活动。三是某些企业把资助大学生看作是吸引优秀大学生到自己企业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自愿对大学生的资助主要源于三点:一是为了争取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报考;二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办学质量;三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我国现阶段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相适应,必须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一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英才阶段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国家和社会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是以严格选拔为基础进行的。这种选拔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大学入学选拔。要保证最优秀的人才入学,就必须有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因为优秀人才并不是都出自能付得起学费的家庭),资助制度是严格选拔制度存在的基础。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更应重视公民的平等,学生资助政策是收费条件下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三是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社会资助机制,除重点和名牌大学外,贫困生比例较高的一般院校很少接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更多的学生资助要依靠政府解决。四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差距中有较多不合理的成分,国家有义务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此进行平衡,其中对困难大学生进行资助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五是国家需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要保证国家机构,如军队、政府等对人才的需要,要保证艰苦行业和地区对人才的需要。五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公立高等教育为主的体系,各学校资助资金的来源最终主要靠国家,这些都有赖于国家资助作保证。那么,我国究竟采取何种资助方式才能既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使社会各界所接受,则取决于各种资助方式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