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2)03-0029-03 本文所论及的高等教育的区域问题既包括了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差异、合作与交流问题,也包括了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的协调与发展问题,即如何将高等教育进行“区域化(地方化)”管理和发展的问题。本人认为,如果要将“区域高等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发展的话,以上三个问题应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平衡问题 自我国出现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区域不平衡的现状一直存在,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是我们讨论区域高等教育的事实基础。 从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因素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因素在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 (1)历史遗留因素。我国的现代大学起始在东部沿海地区,且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东部大城市,而同时在相当长时期内,西部内陆一些省份连一所大学都没有。 (2)行政因素,或者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早在1911年前后,当时的袁世凯政府就提出在全国建立多个学区,以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后来,蔡元培先生也计划在全国实行大学区制,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学区,每个学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校。解放后,按照行政区划分的教育区域,50年代进行的“院系调整”,“大跃进”时期建立的地方院校,“文革”时期的院校下放,以至整个90年代的全国高校共建、合并、转制等,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或行政色彩。我们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用行政干预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想改变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它体现了高等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职能,虽然基中不乏盲目的成分,但同时也注意了重课程建设、规模效益等符合教育内部规律的因素,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 (3)经济因素。高等教育的第三种职能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的中心城市如省会和直辖市,既是行政中心又是经济中心,也是本区高等教育集中的地方。事实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东西部经济差异的加大,使得西部地区的人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已经给西部地区的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使得高等教育在区域布局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利用政策使地方经济迅速崛起的城市,如深圳、珠海、张家港、常州等一些城市,原有高等教育的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发展高等教育。 (4)战争因素。最明显的例子是抗战时期,随着沿海高校大量内迁,川、狭、甘、滇等省高校数量迅速增加。50年代由于冷战的升级和美军侵入台湾海峡所造成的明显威胁,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东南沿海5所主要大学迁移到中心地带和内地,同时在内地新建了12所高校[1]。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的现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一直在试图用行政手段来协调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可否认,成就是明显的,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积累的过程。纯粹的行政命令干预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强加上一个“催生”的概念,它会改变“蛋与鸡”的逻辑关系,从而将难以从根本上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地方化(区域化)的理论探讨 我国的高等教育地方化讨论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中央集权式的、单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提出来的。潘懋元先生曾撰文指出,高等教育地方化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说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的文化科学中心;其二是说高等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并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2]。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由区域的概念联想到区域高等教育。首先认为区域一词在现行条件下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划或者是具有共性的行政区域的联合的基础上才赋予了实在的意义,如区域政治、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等,并由此联想到了区域教育及区域高等教育。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正是在以中心城市的行政区划基础上管理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就是该地区的教育中心。高等教育更是如此,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反映。同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样,在区域教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的今天,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终端环节,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便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3]。 2.从高等教育外部规律谈起,认为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决定了区域高等教育的研究具有实在的意义。高等教育的三种社会职能(教学、科研、直接为社会服务),从整体上来说就是高等教育的多种途径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种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具体地落实到某一区域上,就是为区域的发展服务。而高等学校在为区域服务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相应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称为的“双赢”。因此,从区域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既研究了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如何成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进行发展的问题,又研究了如何利用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服务的问题。可以说既尊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充分贯彻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