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46(2002)02-0001-06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以电子网络为先导的信息科技和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另一个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全球化国际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教育作为服务性产业,也将按照GATS有关开放服务市场的规定,对WTO的成员开放。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一个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又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教育大国,我们应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笔者拟就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作一论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适应世界变化的需要 现代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伴发展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市场,必须参加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次,跨国间的紧密合作已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国际学者组成的科研协作体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国高等教育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必须参加国际的教育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再次,全球已出现社会生活与文化“全球化”的潮流,各国的文化沟通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因此,中国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必须尽快适应社会生活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一论述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教育在实现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任务,即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尤其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高新科学技术。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高等教育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行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1]这个“应该”是指大学教育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加快国际化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只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巩固和提高国家经济的国际地位。 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和吸收处国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经验。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国际化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型人才等教育思想都来源于国际的经验。其次,我国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高等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仅靠内部改革,力量不够,需要借助国际化这一冲击力,为改革带来新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例如,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信息的广泛交流,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等,都将对国内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社会发展已到了从一国的大学教育走向世界各国大学教育之间合作共建的时代。1999年1月8日,英国财政大臣就曾宣布,英国政府准备投资7000万英镑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建立一种教育研究的伙伴关系。世界范围内高校之间强强联合越来越多。我国要建立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参照国际标准,包括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教育发展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只有与国际的总体教育动态和做法相联系,只有融入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浪潮中,才会增添适合本国国情发展所需要的活力,才会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 4.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展望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新能源技术将成为高新科技的支柱,空间技术将成为高新技术的外向延伸,海洋技术将成为高新技术的内向拓展。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使人类消除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全球真正形成了“天涯若比邻”的局面,而且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的新的源泉。高校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彼此推动的这种内在联系,使高新科学技术成为高校实施其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础平台和教育手段,成为走出校园、冲出国门、面向世界、服务人类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高校将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培训中心,成为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孵化中心,成为最新技术信息和国际合作的交流中心。因此,高校的发展必须与当代科技发展相适应。 二、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困难 1.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是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自成一体,且颇具自身的特色。由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长期封锁以及国内闭关自守和一些不适当的排外政策等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总体来讲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例如,工厂化的培养模式,科层化的管理体制,“工具人”的育人方式等。虽然我们正在努力,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还没能从封闭式的教育模式中完全走出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惯例”的高等教育仍然有差距。要培养适应“开放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一体化经济”的人才,必须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而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