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2)03-0020-03 美国波士顿学院P.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教授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不久前,他在《高等教育“入世”:并非全球化的明智之举》一文中阐述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观点:如果高等教育纳入WTO的服务范畴,那么大学的职能将发生本质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应为本国的社会发展和巩固作出贡献,也将无从谈起。文章面世后,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教育界的关注,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传播。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换个视角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分析加入WTO对教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也许不无裨益。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端于1636年哈佛大学的成立。经过360多年的发展,几经变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数百年来,大学一直被看作是培养学者职业(法律、医学、神学和科技学科)人才的保障机构。作为独立的,有时是非常敏感的组织,大学保护并诠释社会的文化,又促进其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学始终把自身看作是赋有使命的机构:不仅实施教育,而且也是对学术价值统一认识的机构。社会也把它们看作是实践知识的场所和提供教育、研究文化的机构。在19世纪,当科学研究被引进大学的时候,大学使命的内涵更扩大了,其效用远远超过了以往为教学、医学、法律、和教会等历史性行业培养人才的传统教育。这些大学主要从国家、教会那里获得对自身活动的支持,按照服务事项确定拨款数额。这样一来,高等教育被看作是“社会福利”,是一种公益事业。 在探求和运用知识的途径中,大学成了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场所,它获得了极高程度的独立性——“学院派”自由。它能够反抗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院校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了保障“学院派”教授们的自由,也就是为了保障他们在教室和实验室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权力,不至于担心来自社会方面的制裁,往往授予其经常性的固定不变的工作。 然而,时至今日所有这些传统的理念和认识突然面临威胁。 当今时代,高等教育被看作是商品日甚一日,它如同任何一种商品可以买,也可以卖。高等教育范畴的商业化已经进入世界市场的高层领域,世贸组织(WTO)已经把高等教育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这样一来,教育服务的进出口就成为该组织一项复杂程序的议题,要用协议形式形成法律条文,以使教育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现有的种种限制。在美国,教育国际贸易全国委员会以及从事商业教育的团体支持这个首倡。至于一些颇具权威的高等教育界人士,其中也包括美国教育委员会这一群体人士并未参与这个开端议题。因为WTO的首倡意图本身对大学的传统理念带有一定的威胁性,也使国家或院校对教育的监管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人们都持十分审慎的态度。 现在我们正处于高等教育范畴真正革命的过程之中。这场革命意味着人们所熟悉的大学的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之大很难预料,我们尚未对它分析研究透彻。令人不安,但并不感到惊奇的是,美国国会工业服务商务机构对高等教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整个范围内的商业化已作出支持姿态。 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的主体:人人可及的大众化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影响;新的通信和交流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间的、院校间的职业流动;全球性研究网络的运用等,这其中许多方面的发展就是由院校间或高等教育体系间建立全球联系所决定的。为了科研或教学的跨国交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使感兴趣的双方能够快捷便利地建立联系,能够更快地推广新的教学大纲和创新措施,能够对学生的直接需求以及对一些尚没有相应的高等院校的那些国家的经济工作者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当今因特网的发展和知识全球化趋势,决定了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弱小贫穷国家,它们的高等院校以及高等教育整体必将发生一系列根本的变革。“中心——边缘”的概念被用来分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现在又用于教育,这是早已形成的世界高等教育格局。那些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是国际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大学几乎无一例外地位于发达国家——那些人均收入高、技术水平高、学术传统深厚的国家。“中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并占主导地位。处于“边缘”地位的大学一般位于较贫困的国家,处于边缘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在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因是“边缘”大学,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国外大学。它们依靠工业化国家的大学,特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大学为自己的院校提供发展模式,对“中心”大学存在着心理依附。又因贫困缺少必要的设施,这样一来,独立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凸显。工业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更具优势,传统的“学院派”中心的潜力不断增长并越来越成为主导。这里主要指北半球讲英语的国家:美、英、加拿大和澳洲以及欧洲共同体(首先是德、法,也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 中心国家的标准、价值、语言、科学创新以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不断排挤着有别于它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恰恰这些国家是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及科研组织分布的地区,同时也是在新的全球知识体系中颇具潜力的许多国家的商业社团所在地。信息技术公司(如微软和IBM)、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麦克或Biogen)、跨国的Elsevier和Bertelsmann类型的出版机构,以其高知识、高科技含量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因此,弱小贫穷的国家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性和某种具体发展的可能性,高等教育全球化使大学戏剧性的不平等更加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