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3(2002)0015-05 最初的大学,从其组织形式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俱乐部”。用雅克·勒戈夫的话讲,大学是一个精神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一个社会团体。其价值取向于民间。最初的大学因为其规模较小,有足够的经费可以维持自身的运转。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的规模开始增大,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大,中介性质的组织开始在大学与政府间首先出现,“最早在政府与大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要算西欧一些国家(如英、德)的大学总监了。英国称为Chancellor,德国称为Kanzaer”[1]。但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中介性组织的产生还是应以1919年英国成立的大学拨款委员会(UGC)为标志。目前,虽然大学总监作为大学中介性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仍在一些国家存在,并在协调大学与政府间矛盾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从总的发展方向而言,以UGC为范例的大学中介性组织显得更为正规、也更为普遍一些。“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来看,总的趋势是国家各级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正在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同时,在缓冲大学与政府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缓冲器’的中介组织,例如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日本的大学审议会,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学与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等。中介组织的出现是世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2] 一、大学中介性组织产生原因的文献综述 有关大学中介性组织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探讨,为了研究的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一)刘春针对UGC成立的原因,提出过如下看法:(1)大学办学经费日益紧张;(2)国际竞争的加剧,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观念的转变;(3)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要发展高等教育单靠民间的力量是很不够的,政府必须在财政上给予支持;(4)英国自治的文化传统;(5)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加快了UGC成立的步伐[3]。 (二)贾群生针对中介性组织的产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导致高校与政府间中介性组织产生的“要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与高校自主权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广泛参与的产物;(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民主化的结果;(4)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日益专业化的要求[4]。 (三)周文彬在更一般的意义上对中介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1)政府从全能型向有限型方面的转变给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空间;(2)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产生了社会中介组织纵向沟通功能的需要;(3)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社会中介组织社会整合功能的需要。总之,政府转变职能构成社会中介组织产生、发展的动因,而政府间接管理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下的社会整合需要构成了社会中介组织的两个基本的需要[5](P6-8)。 (四)第三部门理论的解释:(1)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Burton Weisbrod最早于197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免费搭车问题,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因此公共物品要么由政府提供,要么由第三部门组织提供。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只能满足一部分需要,余下的部分必须由第三部门组织加以补充。这个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第三部门是提供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私营机构。(2)合约失灵理论。该理论由Hansmann于1980年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他认为在有些领域消费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服务的质和量,这要么是由于服务购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中间隔了一层;要么是由于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消费者难以对它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服务由营利性企业提供的话,他们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以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3)供给理论。前两种理论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解释第三部门的存在,但是需求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对于为什么会有第三部门的供给,供给理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一种是犬儒主义的解释,认为这些组织名义上不营利,实际上可以通过各种合法与非法的途径获取物质利益。另一种解释也强调参与营利活动的人可以从中牟取私利,但这种私利是无形的,不是金钱而是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再一个就是宗教信仰的利他主义取向。(4)相互依赖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第三部门的短处正是政府的长处,反过来,政府的短处正是第三部门的长处,于是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存在一种依据各自比较优势的分工。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将一部分公益服务的任务委托给非政府组织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负责资金动员,第三部门负责提供服务,两者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6]。 (五)小结:从已占有的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大学中介性组织的产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给出回答。刘春通过对UGC个案的分析,所提出的几个“原因”缺乏深度,不具普遍意义,但相对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贾群生的观点较为深刻,他将研究的视野在纵深上加以扩大,所提出的观点较为可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仍然没有注意到政府以及市场的因素在大学中介性组织产生中的真正作用。这也就是论文中提及周文彬观点的原因。事实上,只有政府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中介性组织的出现才有可能。第三部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所要研究的大学中介性组织无疑是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也正是基于此,本文才对第三部门的相关理论做了简单的介绍。事实上,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第三部门理论的确可以为大学中介性组织的产生提供更为新颖而深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