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2)04-0001-05 80年代末以来,新自由主义一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市场为导向(Market-Oriented)”成为一切社会发展项目改革的出发点。[1]对大学来说,虽然自它诞生起就经常与周围的社会产生冲突,[2]但这种冲突多表现为大学与外部的斗争,还从未有一种力量能够像市场一样引起大学内部的分歧。在美国,由于学费在大学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市场力量不断要求大学进行改革以体现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消费者的利益;而大学中有相当多的学者却从学术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大学外部力量对大学的干涉。在中国,“市场化”、“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改革(Market Economy Oriented Reform)”和“产业化”的呼声与反驳声同样高昂,但多年来各执一端的争论却始终未能构成有效的讨论。分歧是否意味着需要一种新的观念来认识大学,需要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大学? 一、大学的异质性结构与类企业行为分析的必要性 1、市场主义和学术主义的方法论缺陷 如果对争论双方的观点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市场主义者强调用企业精神改造大学,而精神需要一个载体,所以他们必须按照企业的组织特点去创造一个具备企业组织要素的机构。于是,大学就叫做厂商,学生是消费者,大学教师就成了雇员,大学提供的各类课程就叫做教育服务,这样,就实现了对大学的“嫁接”。然而,这种“嫁接”的结果却让经济学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经济学是解释市场参与者在资源约束下的行为的理论。在经济学中,厂商以追求利润作为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消费者则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基本出发点;雇员也要在既有的约束下,最大化个人的利益。但大学里的各类群体的行为却很难如此概括。大学的利润不知道该是什么,大学教师也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学术兴趣而牺牲一些利益,而绝不像雇员一样。 同样,学术主义者也存在研究方法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生存和繁荣越来越依赖大学,大学已不可能再居于边缘,按照传统的逻辑去发展。各国政府普遍把改造大学作为加强国家竞争实力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领导对大学的改造。企业也开始学习同知识分子打交道,购买他们的智力,接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处事风格。同时,大学中也出现了日益庞大的管理机构,负责包装和营销学术产品,应付大学间激烈的竞争。而学术主义者无视大学中大量非学术部门的存在,忽视管理对大学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一味强调大学的学术性,强调钻研高深学问的职能,这既不符合大学几百年来演绎的历史,又缺乏将功能与结构联系在—起的视角。 学术主义强调传统,无视大学的变化;市场主义则放大市场的力量,忽视传统的影响。二者在方法论上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是造成争论无效的根本原因。 2、大学的异质性结构特征 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铂金曾经说过,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不断改造自己的形式与职能、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历史。[3]如今的大学,虽然与早期大学名称相同,但大学的含义已发生根本的变化。早期的大学非常简单,开设十多个讲座,拥有二百个左右的学生,管理并不必要,顶多由教授聘请一个管理文书和帐目的秘书。随着大学社会功能的四次重大变化,[4]大学逐渐变成拥有万名以上的学生、雇佣几千甚至几万名教职员工的国家控制的独立法人官僚机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中,招生、学生成绩和科研成果的管理、人员和资金的管理,已经不是教授聘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了。量的不断扩大,已经使得管理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要记录各种数据、保留各种文件,而且要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大学规模的扩大,使得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成为非常庞杂的工作,对管理的需求加大,管理人员增多。随着大学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对他们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也在提高,再加上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自由主义崇拜效率,管理被奉为办学的金科玉律,管理部门逐渐与学术部门相提并论,并大有压倒之势。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复杂化,大学内部产生了文化和职能迥异的两个部分:学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它们有不同的文化和行为特征:学术将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其组织文化是专业文化,用专业手段进行教学,用专业标准组织知识和评价学生成就;管理部门将专业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其组织文化是管理文化,突出对工作业绩的追逐和行动导向。大学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结构特征。 大学的异质性结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抛弃学术主义或市场主义的一元化论断,承认大学是由组织文化和结构功能完全不同的两个部门组成的,并在此前提下,分别进行研究,寻求不同的管理原则指导两部分的工作。 3、大学管理中类企业行为分析的必要性 虽然从大学的整体角度看,学术部门要比管理部门重要,但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对大学管理部门的研究应排在更优先的地位。在学术方面,虽然学术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例如政府、商业机构加入到学术研究活动中,对学术评判标准或机制产生的影响等等),但到目前为止,学术评判标准、教学内容实行专业管理的传统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相对地,大学管理部门变化则很大,规模不断膨胀,管理职能得以凸显。而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却长期不关注大学的管理行为。这与管理在当今大学发展中的地位极不适应。研究大学的管理,培养管理大学的专业人才应是今后倍受关注的话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