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于1994年10月举行了张恨水百岁诞辰纪念活动,内容包括张恨水百岁诞辰纪念大会、张恨水陈列馆揭馆仪式和第二次张恨水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安徽等省市近200人,他们是各级有关领导和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学术理论界人士及张恨水先生的亲属、子女。这是目前国内较有规模和规格的学术性活动。 其中第二次张恨水学术研讨会的参加者有80多人,会上收到论文40篇。比之六年前首次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总体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领域更拓宽,视野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呈现着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态势,有一批论文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一、张恨水研究领域的新收获 1.虽着眼于张恨水小说贡献之基点,但在其它领域的成就不可低估。 1988年10月首次张恨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大多从章回小说大师的视角论述张恨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被传媒称为“辩诬”或“正名”之举。而此次研讨会,除大多数论文继续深入探讨张氏小说的思想境界、艺术技巧和总体成就之外,则有不少论文涉及他的散文、诗词、对联的艺术成就以及新闻观与新闻实践之内涵。 虽然有少数论文或发言,仍有为张恨水不属鸳蝴派“辩护”意味,但其论据更充分,内容更深刻,很有说服力。如刘迁从鸳蝴派的界定(特定的地域、人员和时间范围)、活动阵地(创办的刊物)、组织形式(青社20人、星社100人)等几方面来阐明张恨水不在此列。但也有人认为张恨水曾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的胚子”,前期创作确实很受鸳蝴派的影响。鸳蝴派曾是风靡一时颇有社会影响的一个文学流派,以写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而占优势,它是客观存在的。即使说张恨水是鸳蝴派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因为我们不能用过去的观点来评价、看待它。袁进说,最近夏衍先生说30年代批判鸳蝴派实在有些霸道。其实这些人很有民族气节,没有人去当汉奸。有个鸳蝴派作家不当汉奸,不写文章,最后活活饿死了。周瘦鹃抗战中不写文章,靠做盆景谋生。相反,新文学作家中倒有人当汉奸,如张资平、周作人。除了将张恨水硬拉进鸳蝴派行列受到排斥这一表象外,而使张恨水长期受到不公或冷遇的真正原因何在?梁永强对此剖析得比较深刻:中国现代文坛上曾出现过各派势力严重对立,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这一文化现象,就是在同一倾向不同派别之间也不可避免。如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相互攻击;左联内部派别的争斗;甚至在解放区也出现过宗派主义倾向。鲁艺的《草叶》杂志和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谷雨》杂志,两个刊物象两个堡垒,虽然没有经常激烈地开炮,但彼此都戒备着,两边人互不往来。试想,一个人参加了某个社团,某个流派,只要头脑中有宗派主义思想,言行中就难免不排斥异己了。张恨水一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含有派别倾向的文学团体、流派,也不屑加入这些争战,那么他就不可能不受到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革命的就是反革命的思维定式排斥,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对他的公正评价。特别建国后,文艺界的大权多掌在曾参加过左联的这些人手中,这就很难免出现不公正现象。张恨水小说一直被左翼文艺界视为黄色的、多情的、小资产阶级味的、不健康的作品而加以排斥,但左联主要成员郁达夫的作品与张恨水的作品比较起来,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郁达夫在文学史书上的地位只能使张恨水望尘莫及,这是历史事实。左倾思潮控制时期,学术界、史书上注重介绍的作家大多是留洋归国者,而且大多是曾参加过左联的,这是否公正自有人去评说。象张恨水这样的既没有喝过洋墨水,又未曾参加左联的作家,未被写进文学史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中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张恨水的功绩是在新旧文学之间独树一帜,闯出了自成一体的新路,这已经形成共识。有不少论文从张恨水小说的思想境界、文化心态、艺术成就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等方面来论述张恨水改造旧章回小说,使之成为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新模式,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的伟大贡献。谢昭新说,张氏在既不完全走鸳蝴派创作道路,又不完全走五四新小说象鲁迅的《狂人日记》、郁达夫的《沉沦》等创作模式的夹缝中,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创作天地。他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他“自己”。他用大量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促成了与以五四新小说为起点的严肃小说并存的通俗小说潮流。程仁章认为民族审美文化孕育出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这二者使张恨水获得真善美的品格,恩惠了他的创作,也使他赢得了千千万万执着于现实生活的普通读者,而他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又充实和发展着民族审美文化。 张恨水创作个性的特点是新旧合壁,其“新”包括作家人格力量的渗透、作品思想内容不恪守传统以及艺术上吸收西洋小说技巧等。陈国城在剖析张恨水异常曲折的文化历程时说,张氏在新与旧、“过去”与“现在”之间长久地徘徊着,寻觅着自己前进的方向。这里既有传统文化积淀所造成的苦闷、彷徨与困惑,也有作为一个现代中国文化人的探索与觉醒。这是一个具有深刻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作家。其文化心态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必然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张恨水之所以能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和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孜孜不倦地“叙述人生”,燕世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正义感,这是作家进步最基本的素质所在;二是要求跟着时代前进,这是作家进步的动力所在;三是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 关于涉及张恨水散文、诗词、对联的论文为数不少,这是上次研讨会所未曾有的好现象,说明增加了新视角,开拓了新领域。徐永龄详细地论述了张恨水的散文代表作《山窗小品》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和平民意识、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和联想丰富、比照鲜明、广征博引的艺术特色以及即兴涉笔、自由行文、适志结构等笔法,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 宣奉华说张恨水写过1000多首诗(一说3000多首),已结集出版600多首,他在诗词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词中表现出的是一位更加真实、亲切、敢爱敢恨、敢怒敢骂的恨水先生,是我们研究这位大文学家最珍贵的依据。他那些抒情诗见纯真的性灵,他那些抗战诗奏出时代的爱国抗敌的强音。作为一位大变革时代的诗人,他和他的诗是承上启下的桥梁,他应以诗人的名义进入我国现代文学史册。